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人民日報看貴州

老主顧們活躍起來了,約車電話一個接一個,貴州遵義的一支貨運車隊——

車子跑起來,訂單多起來(一線調研·經營主體看活力)

本報記者 程 煥
2023年04月21日08:2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現代物流是經濟的“經脈”,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今年以來,物流供需加快恢復,運行向好基礎有效鞏固。監測數據顯示,4月10日—16日,全國高速公路貨車累計通行5406.4萬輛,環比增長13.96%。 春江水暖,物流先行。在貴州遵義,有一支貨運車隊正在親身感受當下的恢復勢頭。跑施工現場,跑企業廠房,跑田間地頭……隨著訂單量大幅增加,“在路上”成為車隊成員的常態。一輛輛穿梭忙碌的貨車,成為這個春天的生動注腳。

每天早晨7點,貴州省遵義市紅城車隊負責人張壓總會准時打開車隊值班室的門,打掃屋子、燒好開水,等待隊友們的到來。

最近,遵義市紅花崗區東聯絡線旁的這間活動板房,總是熱鬧一陣,又馬上歸於平靜。屋外,貨車引擎的轟鳴聲此起彼伏,隨著聲響遠去,公路旁就會空出一個又一個停車位。從去年年底開始,隨著訂單的增加,張壓和他的隊友在路上的時間越來越多,閑在屋裡的時間越來越少。

眼下的貴州,山花爛漫,草長鶯飛。對張壓和隊友們來說,感受春暖花開最直接的方式,莫過於開著自己的貨車四處送貨。“車子動了起來,訂單多了起來,有奔頭!”

目前車隊整體訂單比去年底增長三成

東聯絡線,遵義市區一條連接南北的主干道,車來車往十分繁忙。中間一段數百米長的停車區,輕型卡車在路兩邊排起了長龍,這裡是紅城車隊的大本營。

一雙運動鞋、一件藍色防風外套,和其他司機風格一樣,張壓衣著簡單休閑。打理好值班室后,張壓習慣沿著停車區溜達,一圈走下來,基本對當天的出車情況有了底。“去年年底以來,大家閑下來的時間越來越少,空車位越來越多。”張壓告訴記者,半年前還整天湊在一起的隊友,如今見面的頻率不斷降低,甚至一連好幾天都打不上照面。

當然,車隊事務並不是張壓的全部工作,一線跑車才是他的主要收入來源。

離值班室不遠的路邊停車位上,一輛白色貨車看起來略顯滄桑。這是張壓的車,每次外出前,他先要拿根撬棍繞車一周,在輪胎等部位敲敲打打,確定車況沒有問題后,再進入駕駛室發動引擎。最近幾個月,這輛車有2/3以上的時間在送貨,活動范圍多為遵義市內及周邊區域。

從一輛二手小貨車起家,11年來,這已經是張壓上手的第三輛車。2017年,他和幾位車友一合計,組建了紅城車隊。短短兩年內,車隊就吸引了當地120多位車主加入。

在和記者交談的幾個小時裡,張壓的手機一直沒閑著。前些年聯系寥寥的老主顧們又活躍起來了,工地的建筑設備、企業的生產物資、商鋪的各類貨品等,約車電話一個接一個。“有段時間沒有感受過忙碌了,目前車隊整體訂單起碼比去年底增長三成。”張壓說,車跑起來,人都變精神了。

紅城車隊生意的逐漸恢復,是從去年冬天開始的。那會兒,車隊隻剩下50多輛車,不少人已經轉行。早在去年上半年,老隊友李成偉就賣掉自己的貨車,在遵義市區開起了出租車。“老本行干起來最順手,相信日子會越來越好!”今年春節前,張壓在車隊值班室又見到了李成偉,這次他帶來了一輛全新輕卡。

李成偉的判斷沒有錯,過完春節,訂單一下子多了起來,他的新車整整跑了兩個多月。隨著行業回暖,一些離開的隊友又回來了,紅城車隊的貨車逐步恢復到70輛。

等待著,摸索著,車隊迎來了轉機

等貨源、等裝載、等卸貨……跑省內短途貨運,真正在路上的時間並不算長,司機們更多是在等待中度過。

張壓早就適應了這種工作節奏。等待時,他會打開車貨匹配應用軟件,將周邊貨源挨個點開查詢一遍。從2020年初至今,這個習慣已經保持了3年多。

不同於企業化經營,紅城車隊更像一個自發組織,貨源主要靠車主自己尋找。在2020年前,大家都有一些固定客戶,平時各跑各的業務。后來,受到疫情影響,車隊不少人面臨客戶流失、無單可接的情況。慢慢地,一些人離開車隊另謀生路,剩下的人也開始思考應對辦法。看到經常有人通過線上接單搶到貨源,張壓想起自己曾經也注冊過賬號,便嘗試著去碰碰運氣。“平台上,貨主報價普遍偏低,即便這樣還是得碰運氣。”線上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張壓感到有些沮喪。

有一次接到送貨去貴陽市開陽縣的訂單后,張壓隨手點開線上平台,發現正好有要從開陽縣發回的貨源。“100公裡的活兒,通常情況下我們要價700元,可那次不到500元我也搶單了,至少回程不會放空了。”此后,張壓每接到一單生意,總會再到平台找一單回程的貨,油錢和過路費就有了著落。

張壓的接單模式,是車隊大部分人的思路。當然,也有人另辟蹊徑。

楊均洪是車隊的另一位負責人,他把目光盯上了同城貨運。“拉零散貨肯定干不過微型車,拉大件才是我們的優勢所在。”楊均洪成立了一家搬家公司,並在多個平台開設賬號,甚至不惜花錢做推廣,讓有需求的客戶登錄平台就能輕鬆找到自己。

楊均洪的辦法很快奏效了,搬家業務比貨運業務要豐富不少,至少不會讓車輛閑下來。通過一段時間摸索,他發現一些公司搬家時,常常會處理大量廢舊物品,不經意間他又找到了新商機。“花些錢把人家不要的東西包圓,往廢品回收站一送,還能賺到一些。”忙不過來時,楊均洪常常請隊友們來幫忙,相互扶持。

就這樣等待著,摸索著,車隊迎來了轉機,也迎來了溫暖的春天。

鄉村貨主成為車隊新的客戶群體

生意慢慢回暖,登錄線上平台瀏覽貨源信息,仍然是張壓的日常習慣。司機可以選擇通過不同途徑找貨源,貨主也有很多方式找車。張壓心裡很清楚,必須在尋找貨源上實現突破,往后的生意才能更有保障。

在張壓的客戶中,遵義市正安縣一家養殖戶讓他印象深刻。最近一段時間,這家貨主的用車次數明顯多了起來。“養殖場在深山裡,把車開進去不容易,要開出來就更難了,拐個彎都得出身汗。”就在前不久,張壓和隊友一起去給這家養殖場拉飼料時,他們的車還差點陷進山溝裡。

除了這家養殖場,張壓發現,車隊近期拉的貨物裡,農產品和農業物資佔了很大一部分。糧食、飼料和農機設備等,都是他們最常運輸的貨物。“地方偏遠,路況復雜,平台上的外地車一般不願意接這種單,難怪貨主要找我們本地司機。”雖然比在市區接單辛苦很多,張壓和隊友們也還是痛快地接下來。

“鄉村貨主能不能成為車隊新的客戶群體?”一個想法冒出來,但張壓和隊友們也不知道該如何開發更多的這類客戶。

當紅城車隊意識到發展機遇時,對市場動向敏感的平台企業也已經行動起來。深耕互聯網貨運領域多年,貴州本土科技企業滿幫集團發現,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特色農業產業遍地開花,但由於農村貨運車輛少,農產品運輸往往面臨“找車難”瓶頸。從去年開始,滿幫集團陸續與貴州部分地方開展合作,為農戶、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企業搭建運輸通道,推動農產品更加便捷地進入市場。

紅城車隊也收到了平台的邀約,要不要接受?張壓和隊友有些拿不定主意。

今年2月,張壓參加了貴州省交通部門與相關平台企業聯合組織的座談會,與全省同行一起探討如何助力“黔貨出山”。3月,他又去實地考察產業項目,想弄清當地農村的貨源情況。“看了遵義市湄潭縣一個菌菇基地,人家的確做成了規模,以后肯定需要大量運力。”考察回來,張壓迫不及待地和隊友們分析形勢。未來何去何從,車隊還沒有做最后決定,但新的方向也讓司機們倍感興奮。

傍晚時分,一輛輛貨車陸續歸來,依次停好。填完台賬,鎖好值班室門窗,張壓准備回家。落日余暉斜照在臉上,他覺得十分愜意,“明天應該又是一個大晴天。”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21日   第 11 版)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