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原創

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技謀發展 “三職”筑夢

李麗萍
2023年03月29日10:02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玉蘭花開春意濃,“技”學滿園朝氣新。

走進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黔南職院”),學生們縷縷行行,奔赴下一個課堂。十年前,這裡還是“一畝地招不到一個學生”的“荒涼校”,十年后,這裡成為了“4A級景區裡讀‘雙高’”的“強職高”。

黔南職院黨委書記羅俊(中)與學生合影。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供圖

“要增強學校的辦學能力,得到社會面認可,還要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心中有自信、手中有技能。”黔南職院黨委書記羅俊說。從推進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加強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學校內涵建設,到落實職業道德培育、職業技能習得、職業形象塑造的“三職”教育,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並夯實技術自立自強根基,黔南職院正逐步實現“人人學習技能、社會崇尚技能”的目標。

學校被評為貴州省優質高職院校,入選貴州省高水平專業群高職院校,成為貴州省“雙高”職業院校建設單位﹔師生在2022年貴州省職業院校師生技能比賽中獲省級一等獎6項,2022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在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深化職業教育理念的堅持下,黔南職院不斷推動職業教育從“大有可為”向“大有作為”轉變。

提升技能,讓學生大有可為

“緊跟時代發展走,緊跟產業體系走,緊跟市場需求走,職業教育才有希望!”在羅俊看來,職業院校最大的特征是其與產業、市場的極高的黏合度,要在專業優化、課程設置、教學教法等方面緊扣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增強教育教學的適應性,才能培養出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確保學生學有所成、學以致用。

建筑和大數據專業從計算機科學系獨立出來后,5年時間學生數量翻了十多倍﹔新建的烹飪專業,3年時間從1個班擴展為5個班。近年來,黔南職院壓縮與產業建設無關的專業,擴充市場需求大的專業,將原本的42個專業精簡為25個。“對接產業升級和技術變革新趨勢,適應技術技能人才發展新需求,職業教育才能迸發強勁活力。”羅俊說。

學生學習炒茶。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供圖

實踐出真知,黔南職院將加強實踐能力作為培養學生的著力點。

2015年,學校施行“兩拉兩優”機制,拉長實訓課時間,優化公共基礎課教學方式。“我們把語文課上成應用文寫作,把英語課上成應用英語,還把結業課從論文寫作改成畢業設計。”羅俊笑言。該校學生的專業技能因此顯著提升,在省級、全國性技能大賽、創業大賽以及英語競賽等各類賽事中收獲累累碩果。

拉長寒假、優化暑假,讓學生利用較長的寒假假期到工廠進行實訓實踐是第二個拉優機制。學生把學校學到的東西拿到生產崗位上去驗証、運用,一個月還能拿三五千元的工資,增強了勞動預期和勞動的獲得感。“我們70%的學生來自農村,30%還是建檔立卡戶貧困戶,實習幾個月下來,技能增強了,過年能買些東西,來年還能自己交學費,他們很有成就感!”羅俊說。

動手能力很重要,人文情懷同樣很重要。在黔南職院,羅俊接續傳承了自己學生時期在貴州民族大學感受到的情感體悟,並促發形成“黔南職院一家人”的人文精神和“團結一心,艱苦奮斗,爭創一流,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工作精神。他說:“學校由過去1千多人的零零散散,變成現在1萬5千多人的齊齊整整,靠的就是這種精神。”

在黔南職院7種育人模式中,融合了傳統文化、山水生態、軍旅紀律、典型示范等多種要素,旨在讓學生成為有志趣、有情懷、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而不做流水線上的機器人。“過去5年,我們培養了帶著‘智障媽媽’上大學的王開菊和一個月打破兩次游泳世界紀錄的劉道敏兩位校園十大感動人物,師生們都在對標學習。”羅俊表示。“教”讓技能增長,“育”讓情懷生長,黔南職院在學生心中播種下了美好明天的種子。

搭建平台,促學子大可作為

黔南職院畢業的學生越來越優秀、越來越搶手了——這是不少企業的真實感受。

多年來,黔南職院不斷深化政校企合作,在黔南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指導下,與廣州、深圳的企業攜手成立黔南州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賦能服務中心,在崗位推薦、就業培訓、勞務協作等方面展開合作,構建“政府、學校、企業”三位一體就業服務體系,發揮行政、教育和市場資源的優勢互補作用,為學生搭建起高質量就業平台。

搭建就業平台還不夠,還要開拓就業面向。為此,黔南職院聚焦珠三角、長三角、西南地區和貴州本省構建新發展格局、產業布局調整人才需要,加大與產業園區、企業、人力資源機構聯系,不斷鞏固就業資源、拓展就業渠道,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和選擇。

學生在企業進行實訓。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供圖

“訪企拓崗,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羅俊說,為了提高學生就業質量,學校定期訪問企業,根據企業反饋的用人情況,相應調整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等內容,進一步將課堂變成車間,課桌模擬成車床,增強技能技術人才的適應性。在黔南職院與企業合作開辦的“粵菜師傅”“吉利汽車”訂單培養班上,根據企業需求、由校企共制的課程讓學生提前掌握實戰經驗,畢業便能直接上崗。

不僅要實現規范化就業、規模化就業,黔南職院還在朝著品牌化就業的方向努力。學院與500強企業或行業領軍企業共建專業比例超60%,鼓勵並幫助學生在大集團、大公司實現就業。“往好的企業走,學生就業好了,他自己受益,生源自然而然來了,學校也受益。我們正在努力促成這種良性循環。”羅俊笑著說。

除了育人育才外,黔南職院深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是其職責所在。為此,學校緊密對接黔南5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形成覆蓋現代山地高效農業產業、文化旅游產業、大數據信息產業等領域的5大重點專業群,對接區域發展需求。此外,為服務地方產業發展,學校聯合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開展技術創新與聯合攻關,並與當地人社部門簽訂培訓協議和政校合作協議,培訓鄉村振興致富帶頭人。

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行業都認可、地方離不開、國際可交流’是我們的目標,希望通過黔南職院的努力,未來能在社會面上真正凝聚起‘技能改變人生,技能成就夢想’的廣泛共識!”說到學校未來的發展,羅俊滿懷信心。

(責編:敖嘉鈺(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