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大方視窗

貴州大方:春耕備耕忙,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2023年02月20日17:09 |
小字號

眼下,正值春耕備耕好時節。貴州省大方縣有序推進春耕備耕工作。

2月18日,筆者走進該縣馬場鎮橋上村蔬菜大棚基地,群眾正忙著育茄子苗,現場一片忙碌景象。

2月18日,貴州省大方縣馬場鎮橋上村蔬菜基地村民在育苗。(鄭春華  攝).jpg

2月18日,貴州省大方縣馬場鎮橋上村蔬菜基地村民在育苗。鄭春華攝

余梅家就是橋上村的,她家有四畝多土地被流轉用於該蔬菜大棚的搭建,她平時就在基地務工。“在家門口找到活干不僅能賺點錢貼補家用,還能照顧家裡,很不錯了。”余梅說:“要是在以前,就守著那‘一畝三分地’,忙碌一整年下來,辛苦不說,收成還不夠自己家吃。”

旁邊的王尹翠聽到這接過話茬:“你家土地多些還算好,至少可以多種些包谷,我家被這個基地流轉的還不足一畝,能種多少包谷,不過,現在好多了,有活做,有收入,我們多的時候可以拿到3000多塊錢呢。”

2月18日,貴州省大方縣馬場鎮橋上村蔬菜基地村民在育苗。(鄭春華 攝).jpg

2月18日,貴州省大方縣馬場鎮橋上村蔬菜基地村民在育苗。鄭春華攝

“小翠翠,我告訴你,那是沒有辦法的苦,那時候找不到事干,又缺乏科學的種植方法,產量不來,還隨時可能受天災的影響,辛苦一年可能都顆粒無收,那還是不計算我們的勞力成本,如果再算上肥料錢,根本就不得種法。”

育苗現場,務工群眾動作嫻熟,你一言我一語,氣氛和諧。

“我們基地有483個大棚,主要種植茄子、黃瓜、辣椒等,今天,我們培育的茄子苗將計劃栽種60個大棚,種出來的農產品主要銷往廣州、重慶、成都等地,銷路基本不愁。”基地負責人孟陽海說。

2月18日,貴州省大方縣三元鄉河頭村蔬菜基地第一批菜心長勢喜人。(薛磊 攝).jpg

2月18日,貴州省大方縣三元鄉河頭村蔬菜基地第一批菜心長勢喜人。薛磊攝

在該縣三元鄉河頭村大棚種植基地,村民們正在為蔬菜施肥。“現在我們施的是第二道肥,總共要施肥三道,大概10天一道,有些都已經達到了採摘的標准,隨時可以裝車發貨。”河頭村村民尚永英樂呵呵地說。

“我們種植的是廣東菜心,目前河頭村大棚種植的品種是‘開心一號’‘黃苔二號’。”三元鄉副鄉長許明月說:“這兩種菜苗的特點是香、脆、甜,生長周期短、市場好,每個大棚產量大概在2000斤,平均每株菜可以採摘5道,主要銷往廣東方向,市場價格在3.5元/斤”。

種植廣東菜心,三元鄉共計投入246個大棚、佔地約100畝,預期產出菜心24萬余噸,預計產值147萬元,可帶動周邊群眾春節期間穩定就業300余人次。

2月18日,貴州省大方縣三元鄉河頭村蔬菜基地工人正在施肥。(薛磊 攝).jpg

2月18日,貴州省大方縣三元鄉河頭村蔬菜基地工人正在施肥。薛磊攝

“我長期在大棚裡干活,土地流轉給鄉裡,除了流轉費一個月可以有2000多塊錢收入,又能在家照顧老人和小孩,比出去打工實惠。”尚永英談起在家務工的好處,心裡滿滿的幸福感。

據了解,目前,大方縣春耕生產全面展開,各項工作及種植計劃正在有序推進中。繼續按照農業興、工業強、服務優的發展思路,聚焦“三農”工作,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發展特色產業為抓手,帶富和帶強地方發展,為推進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出積極貢獻。(鄭春華、鄭永揚、陳忠友、薛磊)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