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六盤水:構建“ 五新模式”積極探索林業生態發展路徑

2023年02月17日10:48 |
小字號

近年來,六盤水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全面落實林長制,全力保護森林資源,大力發展林草產業,發展規模不斷壯大,充分利用優良的森林資源優勢和森林景觀優勢,深度融合“林業+旅游”產業,促進林旅融合發展,積極構建“五新”模式,努力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不斷推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構建資源保護“新機制”。全面落實林長制,建立“四級林長”組織體系,嚴格實行巡林制度,建立“多長”協作機制,持續加強護林員隊伍建設,劃分森林資源網格,建立林長、執法人員、護林員、林業技術員、森林防滅火應急隊員的“一長四員”分區負責網格化管護體系,開展全市野生動植物違法犯罪打擊整治暨“清風行動”“森林督查”“六個嚴禁”等執法專項行動,強化自然保護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體系建設,為打造“森林+”生態產品提供生態資源保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市級林長16名,縣級林長52名、鄉級林長910名、村級林長1256名,生態護林員10922名,落實林地分級管理責任面積922萬畝,排查各類涉林案件150起,查獲涉野生動物案件91起,啟動實施4個市級野生動植物疫源疫病檢測站,全市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為0。

構建產業發展“新引擎”。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思路,充分利用林地空間,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現有刺梨產業面積的基礎上,不斷推進刺梨產業提質增效,提高刺梨單產和品質,結合樹種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和山桐子特色林業產業,豐富林業發展業態,構建多元化林業產業發展路徑,增加林業附加值,實現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為實現“森林+”生態產品提供生態產業基礎。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刺梨種植面積117.56萬畝,建設刺梨“千斤園”18萬畝,2022年刺梨鮮果總產量達7.8萬噸,同比增長28.9%﹔發展林下經濟利用林地面積130萬畝以上,實現產值25億元以上。 

構建林旅融合“新業態”。利用森林資源優勢,發展森林康養和森林旅游,以森林保護弘揚綠色旅游,以旅游發展促進生態保護,規劃創建一批森林鄉鎮、森林村寨、森林人家,申報國家森林康養示范市,從旅游路線、生態景觀、服務設施等方面著手,配齊康養基地水、電、路、訊、氣等基礎設施,結合養老、旅游、餐飲、住宿、體育運動等產業,將吃、住、游、購、養等環節系統融合,引進優質企業,開發藥食藥浴養生、森林生態體驗、術后康復理療等康養產品,為創造“森林+”生態產品提供生態旅游服務。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森林康養(試點)基地6個,創建森林鄉鎮23個,森林村寨78個,森林人家737個,建成康養林10.8萬畝,康養步道79公裡,健康管理中心2個,經營主體有5個,農家樂及民宿71家,康養產品10余種,水城野玉海森林康養基地獲得貴州首批10家“省級森林康養基地”。

構建林權抵押“新方式”。發揮“三變”改革優勢,推廣林地、林木和家庭林場等股份制合作模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引進工商資本與林農結成利益共同體,探索“信用+林權”貸款、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村級惠農擔保合作社等多種模式,探索林權抵押貸款新出路,保障林權抵押貸款制度化、規范化,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題,推動形成活樹變活錢、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生態變效益的多贏局面,為推動“森林+”生態產品提供生態改革紅利。截至目前,完成兌現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5.4億元,完成國儲林林地流轉52.48萬畝,國家儲備林項目通過貸款授信金額55.3億元,已放款35.83億元。

構建生態補償“新制度”。嚴格落實《關於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加快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探索多樣化補償方式,健全公益林補償標准動態調整機制,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加強天然林資源保護管理,執行濕地“佔補平衡”生態保護機制,將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工程與生態產業發展有機融合,完善居民參與方式,建立持續性惠益分享機制,構建“專業化行政執法+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生態保護提供新模式,為滿足“森林+”生態產品提供生態要素支撐。截至目前,我市建立首個生態修復(公益訴訟)異地補植復綠警示教育基地,異地補植復綠面積36.95公頃,補植數目1700株,罰款金額372萬元。

下一步,六盤水將堅持全面落實國發〔2022〕2號文件要求,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發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科學開展國土綠化,全面加強資源保護,大力發展林草產業,不斷深化林業改革,積極探索林業生態發展新路徑,推動全市林業生態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許恆)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