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銅仁市科技特派員服務基層——
科技小課堂 開到田壟上(新春走基層·鄉村振興一線見聞)

“能看出它有什麼不同嗎?”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朱家場鎮茅坡村的油茶育苗基地裡,縣油茶研究中心主任劉四黑拔出一株油茶苗,指著苗上兩根分叉枝條,向基地務工村民介紹,“像這樣葉片形狀不規則、邊緣鋸齒稀疏的是假苗,必須除掉。”
這個油茶育苗基地佔地300畝,每年可出產1000萬株優質油茶苗,是西南地區重要的油茶繁育中心。眼下正值冬季移苗關鍵期,劉四黑一有空就往基地跑。
劉四黑的另一個身份是銅仁市科技特派員。自2020年起,貴州省選派科技特派員赴基層開展農業技術服務。銅仁市依托全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參與技術推廣服務的企事業單位,精選出一支以科技特派員為骨干的科技幫扶隊伍,幫助解決農業產業發展難題。
“農業科技成果扎根土地才能開花結果。”劉四黑長期從事油茶育種與技術應用研究,2020年入選市級科技特派員后,他把科技小課堂開到田間地頭的干勁更足了,以良種、良技助推玉屏縣油茶產業發展。
離開育苗基地,劉四黑趕往附近的魚塘村,那裡的村民正在移栽新苗,每株剛栽種的油茶苗上,都挂著一張標有編號的卡牌。
“這是每株苗的身份証。”劉四黑介紹,這裡栽種了從全國收集來的470多個品種的油茶苗,哪棵樹抗病虫害能力強、產值高,查卡片就可知曉,“這些信息能幫我們跟蹤記錄每棵樹的長勢,為油茶產業實現標准化、規模化發展奠定基礎。”
“我家30畝老油茶林實施嫁接改造后,畝產量是原來的4倍。”魚塘村村民姚沅明說,“有專家指導,我們擴大種植規模更有底氣了,去年我又新種了100畝油茶。”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油茶產業強起來盡一份力,幫助更多群眾增收致富。”劉四黑說。
2020年以來,銅仁市累計認定科技特派員800余人次,現場服務基層3萬余次。目前,玉屏縣油茶種植面積達23.45萬畝,年產茶油1374噸,綜合產值5.35億元。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25日 第 0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