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天柱:農家臘肉腌制忙 濃濃“年味”扑面來

年關將至,正是制作臘肉的好時節。近日,在貴州省天柱縣邦洞街道西安村村民劉菊蘭、楊志福夫婦家旁邊的大路上,十多位村民正忙著幫他們殺豬,趕制天柱的傳統鄉村美食——臘肉。
分塊。
大家把豬殺好,脫毛、分邊,並把豬肉抬到院中的案板上,一塊塊地分砍下來,抹上鹽,再把抹好鹽的豬肉搬到家中,放入專用的大桶進行腌漬。
抹鹽。
“一般腌漬需要五天時間,腌漬好后,就用柴火炕,直到可以銷售至少需要四十天。”劉菊蘭介紹說,今天殺的豬都是她自己喂養的熟食豬,而且柴火炕出的臘肉,香味更濃。
劉菊蘭是西安村的致富帶頭人,2016年,她注冊成立了天柱縣西安村綠色食品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一起制作三月粑、糍粑、粽粑、灰鹼粑、甜酒等綠色食品到市場上銷售,因品質好味道美,所以家家戶戶的食品都在市場上走俏,村民們闖出了一條特色傳統食品加工的致富路。
上炕。
臘肉是天柱人十分喜愛的一道美食,也是贈予親友的佳品。每到年邊,天柱人都會制作臘肉慢慢享用。如今隨著外出務工的人越來越多,人們自己制作臘肉的越來越少了,臘肉市場迎來了好前景。劉菊蘭、楊志福夫婦看到了這一商機,便利用自己家在農村的優勢,購買生豬來制作臘肉,推向市場。
“你看,這就是我們炕臘肉的地方。”楊志福帶領我們來到他炕臘肉的基地,農家火鋪上燒著一爐柴火,將之前腌漬好的肉挂在炕上,柴火燒得旺,不久屋子裡便彌漫著鬆枝柴火熏臘肉的煙火味兒,讓人分明感覺到濃濃的“年味”。
楊志福(右)給抹好鹽的豬肉串繩子。
有臘肉的地方就有故鄉的味道。劉菊蘭說,他們制作的臘肉味道純正、口感好,深受客人們的喜愛,他們去年制作的一萬多斤臘肉銷得很快,40元一斤,主要賣到廣東、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大都是家鄉人在外地打工的購買,還有一些是向她買粑粑的老客戶。
“今年我們打算做兩萬斤臘肉,讓我們這到外面打工的人都能夠嘗到家鄉的味道。”劉菊蘭說,等她制作的臘肉打出名氣后,將帶領合作社的社員們一起發展臘肉產業,讓大家又多一條增收的路子。(圖/文 伍麗、楊德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