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我們這十年】

赫章交通運輸事業:十年磅礡巨變 譜寫交通新篇

2022年12月16日18:28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宜六”高速赫章東樞紐。
“宜六”高速赫章東樞紐。

千古百業興,先行在交通。黨的十八大以來,赫章縣積極開展現代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交通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運輸服務能力不斷增強,交通運輸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全縣公路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為骨架、國省干線公路為支撐、農村公路為脈絡、通組公路為基礎”的立體路網體系。這十年,是赫章縣交通運輸項目建設投入最大、發展目標實現最好的十年﹔這十年,赫章交通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著力打通交通“瓶頸”,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鋪就鄉村“振興路”

展開赫章交通十年發展新畫卷,赫章交通人用汗水和智慧構筑起一張張便捷的公路網,架設起一條條便民惠民的交通線,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勃勃生機,交通運輸生產力得到極大的解放和發展。

數據顯示,十年來,赫章縣大力實施通村、通組公路建設,其中2019年至2020年投資0.76億元,建成通村公路保暢工程33條202.871公裡﹔投資8.364億元,建成通組硬化路1181條﹔2017年實現了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客運﹔2019年建成2091.6公裡通組硬化路,實現了30戶以上自然村寨通硬化路。

赫章縣白果街道石板河村是全縣交通“行路難”的真實寫照。如今,這條當地村民歷時三年從懸崖峭壁上開鑿而出的“挂壁公路”,通過近幾年實施的“村村通”路面硬化工程成為“網紅路”,每年吸引前來旅游觀光“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群眾出行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

“我們村在沒有修通公路之前,村民出行非常困難,大家趕集要繞道步行兩個多小時才能走到集市,運輸各種生產生活用品全靠人背馬馱,費時費力。” 赫章縣白果街道石板河村黨支部書記閔詩學說,“自從鄉村公路修通了之后,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村民的農產品都有商販開車直接到村裡進行收購或自行運輸到集市上去銷售,群眾出行特別方便,這條挂壁公路還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按下高速“快進鍵”

十年來,赫章高速公路建設按下“快進鍵”,現已建成畢威高速赫章段、鎮赫高速、赫六高速等三條高速公路。目前,赫納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縣域內總長16.9公裡,總投資25.35億元,該工程已於2019年12月啟動建設,預計2023年12月建成通車投入使用。

十年來,赫章投資2.68億元,建成省道、縣鄉村道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577公裡,隱患裡程處置3592公裡﹔投資0.44億元,實施68座危橋改造工程。縣交通運輸局對國道、省道、縣鄉道路面大力實施改善提升。

其中,財神至河鎮、媽姑至珠市、六曲至財神、鬆林至興發、羅州至砂石、鬆林至花苗寨等多條縣鄉公路完成改善提升通車。

十年來,赫章縣建成二級客運站綜合交通樞紐西客站一個。截至目前,全縣有出租車企業3家、出租車300輛﹔客運企業4家、客運班線車輛331輛,公交企業1家、公交車43輛﹔網約車企業7家,網約車193輛﹔駕校6家、貨運企業18家﹔備案的維修企業69家﹔快遞企業8家。

“我駕駛營運班線車10多年了,以前的公路坑窪大破損嚴重,從縣城到哲庄要開兩個多小時,現在的公路建好了,全是柏油路,全程隻需要一個多小時,既節省了時間又減少了車輛維修費用。”從赫章縣城至哲庄鎮班線客運班車駕駛員徐天伶說。

提升民生“幸福感”

十年來,赫章縣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將農村客運納入政府公共服務范圍,大力發展農村客運交通﹔同時,堅持以“城市、城鄉、鎮村、旅游”為服務中心,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農村客運與城市公交、長途班線客運的有效銜接,更好地服務群眾出行、產品流通、商貿發展,農村快遞、物流實現全覆蓋和當日達,結合當地民風民俗、特色產業,制作彩繪宣傳畫、標語等文化牆,打造美麗“四好”農村公路經濟示范走廊,美化旅游大環線,努力提升群眾的交通民生“幸福感”。

跑出交通“加速度”

這十年,道路通暢,百業興旺。赫章縣實現了以畢威高速、326國道縱貫東西,鎮水高速、212省道連接南北為主動脈,普通省道和縣鄉公路為主框架,通村通組公路猶如末梢神經和毛細血管,延伸進大山深處的村村寨寨,構建了全縣農村公路交通網絡,極大地促進了縣域經濟社會的快速健康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赫章縣交通運輸工作隨著貴州交通運輸發展的黃金期實現跨越發展,公路通車裡程達到5900多公裡。” 赫章縣交通運輸局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十年來,赫章縣交通實現了從瓶頸制約、初步緩解到基本適應的歷史性跨越,跑出了交通建設“加速度”,交通運輸業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使命需要新擔當。赫章交通人整裝待發,圍繞“規模結構合理、設施品質優良、治理規范有效、運輸服務優質”的總體目標,不斷推動交通運輸事業邁上新台階,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和服務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交通保障。(圖/文 李學友、鄧維宣、湯斌)

(責編:敖嘉鈺(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