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山縣:“1233”模式 促進深度困難村發展

今年以來,獨山縣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圍繞“三個轉向”,不斷完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機制,以“1233”工作模式集中優勢資源力量,加快補齊獨山縣五個深度困難村區域性發展短板、夯實發展基礎,促進深度困難村的加速發展,全力建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樣板區,鞏固脫貧成果穩勢頭提后勁、鄉村振興持續開新局。
一是構建“一體格局”,持續強化“五級書記抓振興”。獨山縣印發《獨山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深度困難村攻堅方案》和五個村子方案、《關於調整充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指揮調度機制的通知》《關於建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縣領導包保鎮(街道)挂幫村(社區)工作機制的通知》等文件,建立縣級領導干部聯系機制,明確縣委常委領導包保鎮(街道)、其他縣級領導挂幫村(社區)主體責任,明確任務目標,細化各村幫扶清單,建立村級項目庫等一攬子工作細則方案,縣四家班子主要領導及縣委副書記、縣委政法委書記分別挂幫玉水鎮合力村、百泉鎮旗山村、麻尾鎮新堯村、玉水鎮溫泉村、基長鎮江寨村,強化“五級書記”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責任。形成一體化攻堅合力,推進深度困難村的全面快速發展。
二是確保“兩翼齊飛”,持續強化黨建與業務工作融合共進。獨山縣圍繞鄉村振興“二十字方針”,以“五大行動”為抓手,突出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工作,印發《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副書記、組織委員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夯實基層黨建責任清單(試行)》,推動各級負責人主動認領職責,抓黨建責任落實,按照任務清單和履職要點主動承諾、公開亮諾。統籌開展村“兩委”換屆“回頭看”及相關工作,成立縣級領導帶隊的9個調研組排查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分析研判村“兩委”班子、駐村工作隊作用發揮情況。如基長鎮江寨村黨支部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從黨員意識、黨性修養、組織建設等方面強化黨員教育培訓,通過開展系列主題黨日活動,充分激發全體黨員的干事創業積極性。同時,建立村支兩委干部輪崗值班制度,積極落實“四議兩公開”“一事一議”等事項,對各項工作按照標准化、規范化、制度化要求,時刻確保群眾事有人辦、群眾訪有人接,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做到公開透明、公平公正。還通過積極組織黨員干部外出觀摩學習、聘請農業技術人員到村委會授課等方式,切實提高黨員干部的政治素質和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讓村民看到了黨支部帶領大家謀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激發了群眾加快發展的內生動力。
三是推進“三治融合”,持續強化基層社會治理。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為抓手,持續深化“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基層社會治理機制,充分發揮“組管委”和“聯戶長”作用,切實提升群眾自治水平﹔以鎮村(社區)綜治中心為載體,加強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優化調整鄉村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小組、糾紛信息員網絡,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員和“挂村警長”作用,織牢矛盾糾紛化解“四張網”﹔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用開展農村思想政治教育、農村思想道德教育,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動員群眾戒除陳規陋習,提倡尊老愛幼、勤儉節約、保護環境等樹立精神文明新風尚。如玉水鎮合力村為水族群眾聚居區,依托“請你來商量”協商議事機制,整合各方資源,激發內生動力,全力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在雅引組民族村寨探索實施“三商三促”工作模式,凝聚了人心力量,改變了村容村貌,推動了經濟發展,為促進玉水鎮民族發展、深化基層治理和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雅引經驗”。
四是夯實“三個支撐”——持續強化在鞏固脫貧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實現新突破。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用好用活“行業部門監測、鎮村排查、農戶自主申請、社會監督”工作機制精准發現預警線索,聚焦重點人群、重點區域,實現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做到“一戶一策”、強化精准施策,有針對性地落實幫扶措施,實事求是消除風險,實現應納盡納、應幫盡幫。將責任壓實到網格員,對新增低保對象逐一研判、戶戶過堂,切實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常態化組織開展“3+1”保障“回頭看”,及時發現推動解決問題,實現“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不反彈。找准定位推動產業提質增效,聚焦“125”農業現代化體系,堅決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做到宜種則種、宜養則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和建立聯農帶農機制為目標,積極申請資金投入村級攻堅,發展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優勢特色產業,為村產業振興注入強勁動力。基長鎮江寨村、玉水鎮溫泉村和合力村通過發展茶產業,直補茶苗鼓勵群眾種植茶葉帶動群眾增收﹔基長鎮江寨村通過養殖中華蜂和油桐種植,以村委入股分紅利潤的10%來壯大村集體經濟。強化對接助力群眾穩崗就業,借助“萬企興萬村”行動、東西部勞務協作平台、外出務工“帶頭能人”等,進一步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建立村級勞務輸出公司等積極引導群眾務工,提供公益性崗位確保部分群眾穩定就業,持續促進群眾穩定就業增收。建立務工信息台賬,對返鄉務工人員進行就業跟蹤,確保脫貧戶和監測戶有勞動力的家庭實現“一戶一人”穩定就業。(獨山縣人民政府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