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人民日報看貴州

著力推動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創新,貴州畢節——

建設百姓富、生態美、活力強示范區

本報記者 萬秀斌 程 煥 陳雋逸
2022年11月24日08:2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

貴州省畢節市曾是我國西部貧困地區。1988年6月,國務院批准建立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30多年接力奮斗,畢節經濟社會發生巨大變化,實現了人民生活由普遍貧困向全面小康、生態環境從不斷惡化到明顯改善的重大跨越。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牽挂畢節的發展。2018年,總書記對畢節試驗區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著眼長遠、提前謀劃,做好同2020年后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著力推動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創新,努力把畢節試驗區建設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示范區。

今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規劃》,賦予畢節鄉村振興新典范、綠色發展樣板區、人力資源開發培育基地、體制機制創新先行區的戰略定位。

貴州省委常委、畢節市委書記吳勝華表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畢節廣大干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扎實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著力推動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創新,努力建設百姓富、生態美、活力強的示范區,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堅守兩條底線,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區

一排排皂角樹依山連綿,青綠色皂莢隨風搖曳。在畢節市織金縣農村地區,皂角樹遍布山頭。從2018年開始,織金縣做起皂角樹產業文章,全縣推廣種植面積達52萬余畝。同時建起了產業園,引進龍頭企業開發食品、藥品、護膚品等精深加工產品,形成集皂角種植、加工、銷售等為一體的產業鏈。

短短數年,織金縣已發展成為皂角精加工基地,產品佔全國市場份額九成以上,帶動全縣超過25萬人就業增收。“皂角樹就是群眾的‘致富樹’,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豐收。”織金縣委書記楊樺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畢節著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推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促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

位於赫章縣東南部的阿西裡西大草原,以南方少有的“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景觀,引得游客紛至沓來。“以前總抱怨這兒種不好庄稼,哪料到會這麼受游客歡迎。”赫章縣興發鄉小海村村民祝明全笑著說,在景區裡擺個羊肉粉攤位,生意好時一天可賺上千元。

近年來,地處“貴州屋脊”的興發鄉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在大韭菜坪景區和阿西裡西大草原景區帶動下,700余戶群眾吃上旅游飯,2021年全鄉旅游綜合收入達1.05億元。

目前,畢節市500多個村寨發展鄉村旅游,直接從事鄉村旅游人數達1.62萬人,2021年全市接待游客超80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近800億元,全市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突破100億元。

立足於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區的戰略定位,畢節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正努力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夯實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支撐。

在黔北電廠,冷卻裝置產生的高溫蒸汽,通過管道源源不斷輸送到金沙經濟開發區,區內企業逐步取締了小鍋爐。發電產生的廢渣,經過新型建材企業加工后,變身高端紙面石膏板。

2021年,畢節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資源發電裝機容量佔比提升至30%﹔新型建材、現代化工等新興產業佔比達20%﹔綠色經濟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43.79%。

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建設人力資源開發培育基地

坐在離地45米的操控室裡,秦鵬輕輕撥動操縱杆,吊臂起落間,一個個集裝箱穩穩落在導引車上。如今的秦鵬已成長為廣州港集裝箱碼頭一名塔吊“老司機”。

5年前,秦鵬家還是畢節市大方縣普底鄉跑馬村的貧困戶,為幫父母分擔壓力,他初中畢業后外出打零工。2017年,畢節職業技術學院與廣州港集團共建校企合作訂單班,秦鵬被錄取。

前兩年在校學理論知識,第三年到廣州港定崗實習,畢業后秦鵬順利簽約留了下來。“有技能果然不一樣,這回終於實打實幫到了家裡。”參加工作兩個月,秦鵬月工資漲到上萬元,比打零工高了好幾倍。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畢節全市戶籍人口近960萬人,是貴州人口第一大市,但人均受教育年限低、職業技能不足。畢節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升人力資源服務水平,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努力建設西部地區重要的人力資源開發培育基地。

“外出務工人員掌握一門技能,就會有更高收入,就能改變全家經濟狀況。”畢節市人力資源開發中心主任周剛介紹,全市已建各類職業學校20所,並遴選一批定點培訓機構開展技能培訓,通過與沿海優質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幫助勞動者提升就業技能。

在畢節職業技術學院,一間間實訓室裡,汽車、智慧溫室、家政設備等應有盡有。“我們也在為本地發展培養人才。”畢節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池涌告訴記者,圍繞畢節市大數據、旅游、特色農業、能源產業等主導產業,學校開設了智能建造、旅游管理、鄉村電商等特色專業,學生畢業后有六成留在市內就業。

2018年以來,畢節投入職教建設資金48.5億元,初步構建起以中職為基礎,高職為主體,產教融合、育訓結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除了抓好職業教育,畢節還通過開展以工代訓、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項目制培訓以及農業合作社因需施培等方式,切實提高城鄉勞動力素質,特別針對脫貧戶、易地扶貧搬遷戶以及易致貧返貧戶等精准開展技能培訓,近年來開展技術技能培訓超過101萬人次。

“這批採了235斤繭,賣了5700多元。養20多天蠶,趕得上以前種一年地的收入。”2019年,納雍縣勺窩鎮引入現代農業企業,帶領群眾發展蠶桑產業。參加產業培訓班掌握養蠶技術后,壓落村村民陳孝蘭從公司領回蠶種自己養,每年出售10批蠶繭,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畢節不斷健全完善人才薪酬待遇、醫療等保障措施,多渠道引才聚才。2018年以來,全職引進各類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1734人,柔性引進一批高精尖人才在畢節建立工作室,建成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5個。目前,畢節市人才資源總量已增長到96萬人,人力資源優勢正在轉變為經濟發展優勢。

深耕改革試驗田,建設體制機制創新先行區

今年2月15日,接過貴州省第一張林業碳票,黔西市畢綠生態綠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彭驍激動不已,“碳票覆蓋了3.3萬多畝樹林,獲得了貴州銀行畢節分行500萬元貸款額度授信。”一個多月后,首次放款200萬元到賬,幫公司解決了資金難題。

經過30多年持續努力,畢節市森林覆蓋率提升到60%,林地總面積達2282萬畝。據2020年的測算數據,全市森林總碳儲量2775.05萬噸。為加快建立健全綠色生態林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畢節積極探索林業碳票。

“測算出一片樹林固碳釋氧量后,給所有權人頒發一張憑証,並賦予它可抵押、可交易等金融屬性。”畢節市林業局副局長糜小林介紹,在對市域內森林、草原、濕地的碳儲量和碳匯量進行測算的同時,畢節市還出台多個文件,給林業碳票項目開發利用、監測計量與評估以及融資業務提供政策依據。

林業碳票是畢節以改革促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畢節圍繞基層黨組織建設、城市社區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建設、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數字畢節建設、城鄉社會治理、人力資源開發等方面推出353項重大改革舉措。

貴州高原藍夢菇業科技有限公司主營食用菌標准化種植,是一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020年3月,正當公司總經理陳孟談為資金犯難時,稅務工作人員主動上門,送來優惠政策。兩年來,企業累計已享受稅收減免390多萬元,還憑借信用等級申請到100萬元信用貸款。

為讓稅收優惠政策與納稅人精准對接,畢節市在全省率先試點建立“減稅降費綜合分析平台”,稅務部門提取企業的稅務報表、財務報表、員工規模等數據,依托大數據精准畫像,梳理企業可以享受的稅費政策等,實現“讓政策主動找人”。2021年,畢節市共計為企業減免稅費34.34億元。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了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五個重大原則”,其中一個原則就是“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從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到完善統一戰線參與機制,畢節正充分發揮改革試驗田作用,重點圍繞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等,持續深化改革創新,建設體制機制創新先行區,激發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22年11月24日   第 01 版)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