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大方視窗>>新聞資訊

大方縣興隆鄉:“兩治三化四創建”打造“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生態河道

2022年11月24日14:57 |
小字號

近年來,興隆鄉因地制宜,探索建立了“兩治、三化、四創建”工作機制,形成了河流溝渠全管控、生活垃圾全收集、人民群眾全參與的工作格局,吹響了生態建設的“集結號”,努力打造“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河道生態環境,為推進全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注入力量。

問題導向抓“兩治”

村庄不治、河流難保。原來由於基礎薄弱、重視不夠,垃圾亂倒、污水亂排,興隆鄉境內河道溝渠幾乎處於失控狀態。為了找准破解問題的措施,興隆鄉黨委、鄉政府通過組織專班深入調研,廣泛征集群眾意見,形成了治理河道、必先治理垃圾污水,治理垃圾污水、必須群眾廣泛參與的共識。

強化群眾主體、狠抓村民自治。為了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興隆鄉通過組織召開群眾會,成立以組為單位的環境整治創建協會,推選寨老、族長、總管等民間自然領袖擔任河道、山塘義務監督員。通過修改完善村規民約,以戶籍為單位,每戶每年收取60元衛生費,引導群眾監督河道溝渠衛生、參與農村環境整治。截至目前,全鄉推薦河道、山塘、溝渠等義務監督員20名。

強化片區聯動、狠抓鄉村聯治。為了避免上游污染、下游遭殃的情況發生,興隆鄉與鄰近的下游八堡鄉建立了聯巡聯防機制,定期開展河道巡查﹔同時,村與村之間實行分段包干、交叉檢查,凡上游村污染下游村的,上游村支書兼任下游村河長一個月,直至河道治理干淨為止,形成了村與村分段、左右岸齊抓、鄉與鄉聯動、上下游合力的生動格局。

標本兼治強“三化”

河長管理,關鍵在於面源治理。興隆鄉從治理農村面源污染入手,分輕重急緩,統籌推進垃圾、污水、河道共同治理。

加強投入、垃圾處理集中化。投入資金97萬余元,購買垃圾車3輛,垃圾箱96個,分類垃圾桶300個﹔多渠道整合資金,建立保潔員制度,在脫貧戶中聘請保潔員25名,千方百計補齊基礎短板。在群眾積極性較高的菱角村菱角組、岩腳組,興隆村下寨組、興寨組啟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基本形成了“戶(清掃)分類、組收集、村轉運、鄉集中”的常態機制。

突出重點、污水治理無害化。堅持水體與水質共治,在河流流經的自然村寨開展農村污水無害化處理工作,投入資金50余萬元,啟動實施興隆村興寨組、馬河組、下寨組污水集中回收處理工程,完成管網安裝1170米﹔爭取資金70余萬元啟動菱角塘治理工程。加強農村污水源頭治理,對養殖場、小型加工作坊等污水直排亂排情況進行摸底,實行挂牌整改。

全面覆蓋、河道管理常態化。成立鄉“河長制”領導小組,由書記、鄉長任全鄉總河長,包村領導任鄉級河長,各村支書、主任任屬地村級河長。開展溝渠、山塘、水井清理工作,建立動態管理台賬,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將村民組長明確為渠長、塘長、井長,實現全覆蓋、無盲區。將河道、山塘、水庫、溝渠等管理納入村組干部工作考核,層層壓實責任,定期組織評比,形成了爭先創優的濃厚氛圍。

統籌推進“四創建”

圍繞“山青、天藍、水清、地潔”四條紅線,著眼近期、立足長遠,組織開展綠色興隆、靚潔興隆、秀美興隆、宜居興隆“四個創建”行動,確保河長制工作系統推進、縱深發展。

創建“綠色興隆”固山。興隆鄉把荒山綠化作為落實河長制的長效抓手,認真落實國家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天然林保護等工程,加強對國有林場、集體林場的管護,嚴打亂砍濫伐行為,鼓勵扶持發展經果林、種草養殖,確保山長青。2016年以來,完成退耕還林5013.9畝。目前,全鄉森林覆蓋率達到60.28%,為保持一方水土奠定了堅實基礎。

創建“秀美興隆”治水。加強對溝渠河道巡查管控,禁止在河道范圍內亂搭亂建,依法制止了佔用河道修建房屋7棟,封閉河道兩旁旱廁圈舍17起,責令關閉拆除環境污染嚴重的興隆下寨紅磚廠1個﹔結合通道綠化,開展河道綠化工作,投入資金20余萬元,對馬過河中段上壩河進行綠化,建成沿河步道2.4公裡﹔爭取國家土地整治項目,治理河道7.9公裡。

創建“靚潔興隆”潔地。結合五城同創,深化“十星文明戶”管理機制,通過開展“最美家庭”“文明衛生示范戶”等評選表彰活動,引導群眾形成講究衛生、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按照管住學生,就管住了80%的環境衛生思路,加強對學生的環保知識、河道常識教育,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義務勞動,強化學校周邊環境衛生整治,形成抓工作的強大合力。

創建“宜居興隆”美村。村庄不美,河道難以美。興隆鄉積極搶抓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發展機遇,圍繞“富、學、樂、美”四個要素,整合資金、多方投入,目前,集中打造了菱角、青杠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點,安裝排污管道、溝渠7.45公裡,建成了菱角集中養殖小區﹔啟動了興隆村興寨環境綜合整治示范點建設。通過美麗鄉村創建,實現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與“河長制”工作兩並舉、雙促進。(大方縣人民政府網)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