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印江視窗>>聚焦印江

印江以工代賑拓寬就業路

2022年11月18日07:33 |
小字號

今年以來,印江探索把以工代賑融入鄉村振興領域建設項目,採取“農村產業發展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勞務報酬發放+就業技能培訓+公益性崗位開發”的方式,實施以工代賑項目19個,總投入資金5480萬元,有效帶動1200余人就業增收,群眾獲取以工代賑勞務報酬上千萬元,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農村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增收。

近日,印江自治縣木黃鎮木黃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建設現場,正在壘石砌路的吳佐余感嘆:“政府採取以工代賑方式實施項目建設,讓我們有活干、有錢賺!”

67歲的吳佐余,家住木黃鎮鍋廠村,10多年來一直在周邊區縣的建筑工地務工。他告訴記者,今年工作不好找,好在9月中旬,木黃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等項目開工,帶來了新的就業機會。“工資有保障,還參與了家鄉建設,大家熱情高漲。”吳佐余說,如今,他還被委任為所在施工班組的帶班師傅,每天工資350元。

銅仁市城鄉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現場施工負責人介紹,該公司負責實施的木黃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木黃會師柏維護及配套基礎設施兩個項目涉及資金1100萬元,其中用於人工工資的比例達30%。

據了解,今年年初,印江縣發改局、人社局、鄉村振興局便針對以工代賑項目用工需求,聯合開展了勞動力就業情況調查統計,重點在市、縣鄉村振興集成示范點建設村寨做好摸底調查,同時加大以工代賑政策宣傳。聚焦項目用工需求、技術要求、經濟高質量可持久發展和基層組織能力建設,謀劃了一批涵蓋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帶動群眾務工就業和推動產業發展的項目。

在對項目進行審批時,該縣堅持擴大就業需求,創新項目實施方式﹔堅持鄉村振興集成示范引領,建設一批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就業增收、文化內涵等全面提升工程﹔堅持聚焦示范點農村產業發展優勢,發揮以工代賑項目“杠杆”作用,吸引各類資本參與,通過多渠道整合、高效率利用,不斷培育壯大示范點主導產業,推動鄉村產業提質增效。把以工代賑項目建設的初衷貫穿到產業發展、組織建設、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治理等的每一項具體工作中。

同時,印江自治縣建立縣、鄉、村三級督查機制,全程參與質量監管。項目問效全程跟蹤到位,建立了“紀檢巡察部門+行業部門+村集體+農戶代表”的多方聯動監管模式,把項目建設情況擺在陽光下,通過科學監管確保以工代賑項目建設成效。

縣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說,採取以工代賑,項目實施程序沒有減少,但卻實現了項目工期縮短、經費支出減少、實施成本降低,既確保了項目的快速推進,又進一步促進項目所在地群眾就業增收,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印江縣人民政府網 楊聰、劉再權)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