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觀山湖視窗>>觀山湖新聞

觀山湖區奧林社區:垃圾分類 從“引導”到“自覺”

2022年11月17日15:00 |
小字號

干淨平整的路面、整潔有序的垃圾桶、隨處可見的垃圾分類宣傳標識……在觀山湖區金陽街道奧林社區,處處吹拂著垃圾分類“精細化”的文明之風。

“從開始的通過黨員、工作人員在社區開展垃圾分類文明引導,到現在居民群眾在家就能自覺做好分類﹔很多居民從不適應到現在養成分類習慣,這一變化正默默改變著他們的生活。”觀山湖區金陽街道奧林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羅揚一語道出社區垃圾分類工作開展的成效。

2 社區工作人員進家入戶宣傳垃圾分類知識。

社區工作人員進家入戶宣傳垃圾分類知識。

“每天將垃圾分門別類打包,放入樓下的垃圾桶。”是家住奧林小區19棟居民許瑩收拾生活垃圾的日常。說到扔垃圾,許瑩以前稱其為“大雜燴”,不管是什麼垃圾直接就往桶裡丟﹔自從扔垃圾有“新規”后,她每天也養成了規定動作。“垃圾分類現在小區居民都是那麼干的,環境保護人人有責嘛。”許瑩笑著說。

85歲的黎淑英,看到家人准備將水果皮丟進客廳垃圾桶,她趕緊阻止道:“老頭子,這個水果皮屬於濕垃圾,不能丟在客廳的垃圾桶裡。”說著,她便將果皮拿到廚房扔到了對應垃圾桶。“現在垃圾分類宣傳逐漸推廣,我們也自覺養成了垃圾分類的好習慣。”黎淑英說。

居民許瑩將分好類的垃圾放入垃圾桶。

居民許瑩將分好類的垃圾放入垃圾桶。

“垃圾分類關鍵在群眾自覺參與,重點在‘前端’。可好習慣的養成,卻不是一朝一夕能為之。”羅揚這樣說,為了引導居民願意分、正確分,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奧林社區在2021年4月便開始做實做細“前端”工作,努力促進垃圾分類從“新時尚”走向“常態化”——

該社區堅持從細小處著眼,對標“五個環節”具體要求,建立“奧林社區跟蹤服務管理體系”的工作機制,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垃圾分類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開展了“環保小衛士21天垃圾分類習慣養成打卡”“垃圾分類有家回,閑置物品換新生”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居民群眾參加。

同時,社區以壩壩會、入戶宣傳等方式廣泛宣傳,並成立了樂居奧林“環保之家”,組建黨員宣傳先鋒隊、青少年“奧林環保小衛士”宣傳隊,提供人性化、個性化的垃圾分類宣教服務。此外,還通過與居民簽訂承諾書,明確垃圾分類責任到個人,落實激勵機制,開展活動為居民發放分類垃圾袋、垃圾桶,在小區每個單元樓門口合理規劃設置干濕投放點方便居民投放垃圾,多舉措引導居民積極參與,形成“人人都是垃圾第一次分類的分類員”的濃厚氛圍。

以樂居奧林“環保之家”為例,志願者採取督導的方式,耐心指導居民進行分類,普及分類知識,引導居民參與垃圾分類工作……經過長時間的熟悉和磨合,社區居民垃圾分類意識逐步增強,正確分類、文明投放垃圾已成為大家的習慣和日常。

眼看著小區居民對於垃圾分類從“要我分類”到“我要分類”的轉變,羅揚笑著說道:“如今大家都從旁觀者變為踐行者和支持者,自願參與垃圾分類推廣的居民也越來越多了。”(文/圖 丁偉鑫)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