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銀行惠農站點:開在村頭的幸福站

2022年10月14日09:48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2020年12月,貴州銀行首家農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站點(以下簡稱惠農站點)開業。此后,貴州銀行惠農站點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截至2022年6月末,貴州銀行建設惠農站點917個,縣域覆蓋率達到100%,鄉鎮覆蓋率達到70%以上。

數據背后,是農村居民具體而微的幸福。貴州銀行惠農站點,不隻為農村居民提供了金融服務,更有尊重與關懷。

壁壘

55歲的張順林在兩年前學會用微信,他全是逼不得已。張順林是安順市九龍屯村的村民,除了種地,他還在趕場時賣點日用品貼補家用。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一個趕場天下來,能賣個幾百塊。他習慣把賺來的錢放進一個帶束口的布袋子。這些錢,大多是塊塊錢,甚至還有硬幣。每次收攤回家,他都要掂一掂布袋子。袋子發出沙沙的響聲,讓他心滿意足。

然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集市上的年輕人不再使用現金。

“可以微信嗎?”“什麼?不能。”

“支付寶呢?”“啥是支付寶?”

還在使用老年機的張順林,對這些問題一頭霧水。漸漸地,他做不了年輕人的生意了。他隻有向女兒求助。女兒幫他換了智能手機,一千多元的手機,拿在手裡,“疼”在心裡。“不換沒辦法,生意無法做。”

更讓他頭疼的是,他根本玩不轉智能手機。女兒花了兩個晚上教他用微信收款,他總是不得要領。不是觸屏掌握不好力度,就是找不到那個綠色的圖標,好容易點進去了,又找不到收款碼在哪……

拿起智能手機,他覺得自己來到了一個陌生世界,無力又無助。“兩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

對於農村居民,尤其是農村老年人來說,智能手機是一個“陌生世界”。

67歲的張紀艷拒絕進入這個“陌生世界”。他是九龍屯村村小的退休教師,盡管早就換了智能手機,但是除了用微信跟遠在外省的孫子視頻,他幾乎不會用其他手機功能。

每天出門,他習慣在身上揣幾百塊錢。每月月初發工資,他要坐小巴車到10多公裡外的鎮上,再轉公交車到銀行取錢。小巴車2個多小時一班,鎮上的公交車也並不好等,到了銀行還要排隊。取一次錢,來回要花上大半天的時間。

有一次取完錢回到家,他才發現裝在褲兜裡的幾百塊不見了,他也不知道是買東西時候掉了,還是被偷了。兒子勸他:“你學學用手機嘛,方便得很。”

他卻很固執:“不學,不想學!”一方面,他覺得智能手機是“年輕人的東西”。另一方面,他又有點賭氣:“我就不信,不用這個手機,我還活不了了?”

在數字金融快速發展的今天,“一部手機走天下”已經不是夢想。然而,也應該看到,對於數字素養相對落后的農村老年人來說,現實生活中也形成了一些無形的數字壁壘。張順林和張紀艷們,無疑是被壁壘阻隔的那群人。

這些壁壘不但影響了他們生活的便利,也從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鄉村振興發展。

有壁壘,就有破除壁壘的人。貴州銀行惠農站點應運而生。

破除數字壁壘,為農村居民提供觸手可及的金融服務,貴州銀行惠農站點應運而生。

站點

2019年10月,貴州銀行提出建設惠農站點。“我們希望依托惠農站點,下沉貴州銀行金融服務重心,改善農村支付環境,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裡’,為農村產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服務三農,助力鄉村振興。”貴州銀行鄉村振興金融部相關負責人說。

圖為貴州銀行惠農站點。

貴州銀行惠農站點。

為了做好建設工作,貴州銀行成立了惠農專班,專班深入農村開展調研。調研過程中,專班人員最大的感觸是:“現在鄉村的基礎設施,比如公路、網絡都建設得不錯,然而由於村裡以留守老人和兒童為主,相關服務跟不上。他們的金融生活無法很好地與這個時代接軌。貴州銀行惠農站點希望能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經過一個多月的調研,專班形成了調研報告。同時,制定了貴州銀行惠農站點建設方案等。

根據方案,惠農站點設置在行政村,為20-40平方米的獨立場所,配備金融服務終端,提供小額取款、現金及線上匯款、代理繳費、補貼發放、余額查詢、普惠金融咨詢等業務。

在人員配置方面,選取當地征信好、信譽好的農民做站長。每個惠農站點配置1-2名惠農專員,負責人員的組織培訓、惠農站點業務發展及風險管理等工作。

2020年12月,貴州銀行首個惠農站點在三都縣周覃鎮新榮村開業,標志著貴州銀行正式啟動在全省惠農站點的建設工作。此后,貴州銀行惠農站點如雨后春筍,在貴州鄉村大地蓬勃發展。

依托惠農站點,貴州銀行下沉金融服務重心,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裡”。

截至2022年6月末,貴州銀行建設惠農站點917個,縣域覆蓋率達到100%,鄉鎮覆蓋率達到70%以上。

站長

貴州銀行認為,惠農站點要想真正發揮作用,站長是關鍵。“惠農站點好不好,全靠站長帶。站長能動性強,善於思考,才能更好地服務農村居民。”貴州銀行鄉村振興金融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貴州銀行惠農站點選擇站長的標准,是村裡的能人、賢人,“這類人信譽好,在當地受到信任。服務意識強,發展願望強烈。”

貴州銀行安順九龍屯村惠農站點站長薛永彪,就是這樣的能人、賢人。薛永彪今年45歲,高中畢業后就在外打工,一直做到了廣東一家企業的銷售主管。2019年,為了照顧年邁的母親,他回鄉創業,卻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領域。

業務辦理。

業務辦理。

2021年9月,薛永彪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朋友在貴州銀行做保安。“貴州銀行在搞惠農站點,開在村頭,可以存取款。他們現在招站長,你去試試嘛。”電話裡,這位保安朋友對惠農站點的描述並不十分准確,但“開在村頭,可以存取款”這句話一下子打動了薛永彪,幫母親取退休金的畫面立刻在他的腦海中浮現出來。

2020年的冬季的一天,一大早,他開車到十幾公裡外的銀行為母親取養老金。到了銀行門口,他一下子傻眼了,一群老人在銀行門口排兩排長隊等著銀行開門辦業務,他特意數了數,差不多有80人。“當時天還下著雨,很多老人凍得直哆嗦。”他隻有深深地嘆口氣,開車到其他網點去取款。“我有車,才有這個條件去別處,那些老人家,真的太可憐了。”想到自己不在家的時候,年邁的母親也是這些排隊老人中的一員,他就更加心酸。

此后,他總會不時地想起這件事,“如果能為他們做點什麼就好了。”

所以,當朋友在電話裡提到惠農站點可以存取款時,他一陣激動。那天,放下電話,他就直奔東關支行,申請在九龍屯村建設貴州銀行惠農站點。經過一系列考核,東關支行通過了薛永彪的申請。制定方案、裝修站點、參加站長培訓……經過3個月的籌備,2021年12月14日,貴州銀行安順九龍屯村普惠金融站開業。

貴州銀行惠農站點成為很多回鄉創業的能人、賢人的創業選擇。

薛永彪記得,那是冬日裡一個難得的大晴天。親朋好友送的花籃在門口分兩列排開,鄉親們都來看熱鬧,有的甚至從隔壁村趕過來。

“薛紅民(薛永彪的小名)你這店是做啥子的?”“能轉賬、能取款,手機上你有啥不懂的都來問我啊。”

“以后你這就能取款?”一位村民將信將疑,當場取了200元現金。

“方便,真方便!”“以后就不用跑遠路了。”村民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40多平方米的惠農小站一時間十分熱鬧。薛永彪欣慰而躊躇滿志,一定要將這“熱鬧”好好經營,好好服務鄉親們。

港灣

薛永彪的惠農站點,在村子裡很受歡迎。“從早到晚都有人來,每天至少有20個村民上門。”

不隻薛永彪所在的安順九龍屯村惠農站點受歡迎。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貴州銀行惠農站點累計為500余萬人次農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務。

數據背后,是農村居民具體而微的幸福。

村頭有了惠農站點,張紀艷每月取工資,再也不用折騰大半天跑到鎮上去了。“想取隨時都能取。”他很滿意惠農站點的服務,“去之前,打個電話就行。”

有一次,晚上9點過,張紀艷要用現金,一翻衣兜,沒錢。他拿起電話,打給薛永彪,“想取500元,可以嗎?”“沒問題,直接過來就行。”雖說惠農站點有營業時間,但惠農站點的服務已經擴展到營業時間之外,“我24小時待命。”薛永彪說。

這也是貴州銀行選擇村裡的能人、賢人做站長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們跟當地的村民,有一種鄉土情感的聯系,站長與村民相互認識幾十年,更容易獲得信任,拉近距離,更接地氣。”貴州銀行鄉村振興金融部相關負責人說。

那天,放下電話,走出家門,走幾十米就是惠農站點,前后不到10分鐘,張紀艷就取到了500元。回想以前取現金的折騰,他長舒一口氣,小小的惠農站點,大大增加了他的幸福感。

這種幸福感,除了省時省力就能取到錢,更多還源自尊重與關懷。

張順林也是九龍村屯惠農站點的常客。他很少辦理存取款業務,而是經常來向薛永彪請教如何使用智能手機。他最近正在熟悉手機銀行的使用,“手機上就能操作,確實很方便。”他坦言,以前去鎮上的銀行,也有銀行人員教過他使用手機銀行,但是他一直沒學會,“講一遍聽不懂,又不好意思問。在家練習操作,哪個步驟卡殼了,也不可能再跑一趟鎮上。”

然而,在惠農站點,站長薛永彪可以不厭其煩地教他。實際操作中出現問題,張順林也能馬上打電話甚至直接到惠農站點找薛永彪。“貴州銀行的惠農站點立在這,我們老百姓覺得踏實,有安全感。”張順林說。

在貴州銀行鄉村振興金融部相關負責人看來,“信息化時代,社會發展的節奏越來越快。大數據、數字化無疑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捷,然而對於農村居民來說,他們大多難以跟上數字時代發展的步伐。惠農站點就成為一個緩沖區,一個港灣,讓農村居民能夠從容地應對變化,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

貴州銀行惠農站點,是農村居民從容應對數字時代變化的港灣。

堡壘

信息時代,網絡電信詐騙無孔不入,農村居民成為詐騙的主要目標。在這樣的情形下,貴州銀行惠農站點又成為一個堡壘,守護農民的錢袋子。

在貴州銀行貴陽牛場鄉紅錦村普惠金融站點,有一次,一個70多歲的老人急匆匆地來到惠農站點,讓站長張飛幫忙轉錢。“剛剛有人打電話,說我孫子被抓起來了。”張飛一聽,就知道是電信詐騙。張飛耐心地給老人家分析騙子的手法,還聯系到老人和孫子視頻,最終確認孫子沒事兒,老人才放下心來。

防范電信詐騙,是貴州銀行惠農站點站長的一項重要培訓,“每月的站長例會,都要學習相關知識。我已經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張飛自信滿滿,“那些騙子別想騙我們村裡人的錢。”

圖為貴州銀行惠農站點的設備。

貴州銀行惠農站點的設備。

除了培訓站長,貴州銀行還利用惠農站點開展防范電信詐騙等金融知識宣傳,組織普惠金融員、站長通過走村入戶方式發放反詐宣傳折頁、現場講解,多方位、多角度開展反詐宣傳。截至目前,貴州銀行惠農站點開展講座800余次,近500余萬人次農村群眾受益。

2021年,貴州省啟動第三代社會保障卡換發工作。三代社保卡擁有辦理存取款、轉賬、各類繳費,醫保、社保繳納,憑卡購藥就醫等功能。在三代社保卡的換發過程中,貴州銀行散布在貴州鄉間的近千個普惠金融站點,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三代社保卡的換發工作是一項大工程,貴州銀行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利用惠農站點,深入農村將社保卡發放到老百姓手上。”貴州銀行鄉村振興金融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貴州銀行為農村居民發放第三代社保卡50萬張。

起點

8月是雨季,有時候,不大不小的雨會斷斷續續下一整天。貴州銀行安順九龍屯村惠農站點,依然人來人往。有取款的,有存款的,有來打聽辦社保卡的,還有人就是閑著無聊來找站長聊聊天。

東關支行的兩個工作人員搬來了“興農貸”廣告展架,這是貴州銀行惠農金融產品,很受農戶們的喜愛。工作人員麻利地裝好展架,等待事先約好的一對村民夫婦。

幾天前,這對夫婦來惠農站點取款,聽站長薛永彪介紹“興農貸”,表示想貸款擴大自己家養殖場的規模。薛永彪前期幫他們准備好了資料上報給支行,支行又派工作人員來現場調查。經過審核,這對夫婦符合申請條件,可以獲得“興農貸”貸款。這次,兩位工作人員就是特意來跟這對夫婦簽貸款合同的。

合同需要夫妻倆簽字,然而妻子不會寫自己的名字。丈夫教了一遍又一遍,妻子還是寫不好。見丈夫有些慍怒,工作人員安慰他們,“沒事,慢慢來。”幾位在惠農站點辦業務的村民也圍過來,“你這名字,不好寫咧。早知道應該取個好寫的。”一位村民打趣道。

“我來教你吧。”工作人員拿出一張空白紙,一筆一劃地為妻子演示怎樣寫。妻子跟著寫了幾遍,差不多終於學會了。她有些緊張地在合同上填寫自己的名字,一緊張,錯了一筆。合同作廢。工作人員重新拿來一份,再寫,還是錯誤。

“沒事,你再練練。”工作人員重新遞給妻子一張白紙。5分鐘后,妻子表示可以寫了。新一份的合同上,她開始一筆一劃地寫名字,她抿著嘴唇,神情專注,仿佛在作答一份試卷。全場安靜下來,都在心裡為她捏把汗。

她終於寫對了。

在貴州銀行工作人員的教授下,妻子終於寫對自己的名字,在場人都鬆了一口氣,開心地笑了。

“等著放款吧。”工作人員檢查了一遍合同,微笑著對夫妻倆說。

辦完手續,薛永彪把夫妻倆送到門口。

剛剛學會寫自己名字的妻子,對惠農站點對面牆上紅底白字的標語產生了好奇:“那寫的是啥?”

“回鄉取款不用愁,貴州銀行咱村頭。”薛永彪給她念了一遍。

“還真是不用愁,謝謝你們咯。”妻子不好意思地道謝。她從沒想過,在這樣一種情境下,學會寫自己的名字。

而薛永彪覺得這在情理之中,“這就是我們貴州銀行的惠農站點,它立在我們村頭,服務老百姓,關心他們的方方面面。”(貴州銀行供圖供稿)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