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供應8萬余份盒飯,貴師大抗疫“后勤兵”是怎麼做到的?
每天凌晨4點加工制作早餐,6點開始打包配送﹔忙碌一整天,有時深夜還得幫忙卸貨、搬運物資直至凌晨……面對疫情,如何確保3個校區3萬余名在校師生的一日三餐,對貴州師范大學后勤部門來說是一場嚴峻考驗。
庫存豐富的蔬菜凝聚著后勤工作人員的艱苦艱辛與汗水。
“疫情期間堅守在校內的學生中,花溪校區共有22000余名、寶山校區有4700余名、白雲校區有4900余名。”貴州師范大學后勤服務集團飲食服務中心經理王杰表示,在疫情防控最嚴格時期,后勤部門每天需供應8萬余份盒飯,才能滿足花溪校區與寶山校區一日三餐的基本需求。
一項項數據的背后,是貴師大后勤服務人員夜以繼日的辛苦工作以及用汗水澆筑的服務保障,更是他們在疫情面前的執著與堅守。
物資供應是后勤保障的重中之重。為確保在校師生的用餐需求,學校及后勤部門緊急調配,加緊物資採購,補充蔬菜、肉類、大米等各種物資。從9月3日到9月21日,學校后勤部門共採購豬肉近6萬斤、蔬菜40余萬斤、大米30余萬斤。僅蔬菜一項,3個校區師生每日消耗量就達1.8萬斤。
炒菜。
根據疫情防控相關要求,物資供應商搬運人員禁止進入校園。在人員嚴重緊缺的情況下,一有物資進校,貴師大后勤服務部門就從各崗位抽調當時“相對空閑”的員工,參加物資消殺、卸貨、轉運並配送到各個食堂。由於貨物大多是晚上配送,多數時候要一直忙到凌晨,時常卸完貨后,雙手雙腳累得都在發抖,衣服也是全部濕透。時常有同事開玩笑說,就當減肥了。從本輪疫情暴發到現在,食堂員工基本都減了10斤左右。這一斤斤的數字,是他們無畏困難,用他們汗水筑建的物資安全屏障。
運輸是后勤保障的“紐帶”。“凌晨2點起床去拉物資,3點鐘回來休息1個小時,又要起床待命去接送醫護人員……”談及疫情期間遇到的困難,貴師大后勤服務集團駕駛員唐國弢的感受是:睡眠不足。疫情期間,他們處於隨時待命,完全機動狀態。因疫情防控需要,那些給花溪校區送食材的車輛,需要本校駕駛員前往物資地將貨車開到學校門口之后,卸完貨再把貨車還回去﹔碰到時間緊,卸貨人員緊缺,他們也臨時充當搬運工﹔學校全員核酸檢測,他們隨時等候,前往接送醫護人員。“盡管很辛苦,但看到很多石阡老鄉,家裡也不富裕,把家裡的油啊、糟辣椒啊、蔬菜等食品捐獻給我們吃,真的很感動。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一定會勝利的!”唐國弢說。
裝盒飯。
食堂后廚是后勤保障的“主戰場”。在同學們還沉睡在夢鄉的時候,后廚的叔叔阿姨們已經上崗,烹飪著、忙活著﹔打包盒飯,也是與時間賽跑,只是為了讓孩子們醒來后能吃上熱乎的飯菜,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舍不得讓他們有半點缺飢挨餓。
“疫情前,每天早上7點到崗就行﹔現在人員緊缺,每天凌晨四五點就得起床,去食堂門口卸貨,再把食材搬進后廚。”后勤服務集團廚師胡華說,食材品種也單調許多,每天隻有蓮花白、白菜、冬瓜等蔬菜。為了讓學生娃娃們吃得盡量可口點,他們每天也是絞盡腦汁,變著花樣炒出不同口味的菜品。“很久沒回家了,幾乎忘記家是什麼樣子的。”胡華說,辛苦點沒事的,隻要孩子們過得好,再辛苦也都值得!
“疫情期間,食堂部分在校外的員工無法返崗,校內在崗的人員工作量便大大增加,每日工作時間都在15小時以上。”食堂管理員葉青說,盡管食堂物資有保障,但食材相對單調,希望同學們更加珍惜糧食減少浪費,對食堂菜品單一多一些理解與支持。
“實地體驗才知道食堂叔叔阿姨的辛苦與不易。”學生志願者曾怡說,看似簡單的打包盒飯,打菜工作量大,久了會手酸,長時間蓋蓋子也會讓手指發疼,甚至部分指甲蓋也會因為拆分盒子而損傷,現在我們能替叔叔阿姨們分擔一些工作,我們就很開心了!
人手緊缺時,學生志願來食堂“幫廚”。
本輪疫情暴發以來,貴師大飲食服務中心600余名員工始終堅守一線。疫情期間,學校還抽調60余名教職工和86名學生志願者臨時加入到后勤服務行列﹔同時,在食堂用餐高峰期,各學院教職工及學生志願者每天輪流到食堂幫忙打盒飯、維持秩序﹔還有許多的教師志願者在相對空閑時,也及時伸出援手。(文/圖 思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