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軍:躬身為民終無悔,心底無私天地寬【2】

生於1964年的劉明軍,高高的個子,大大的嗓門,待人接物落落大方,還未開口笑臉先露﹔因處事公道、不偏不倚,同事們都親切地叫他“劉大伯”。
1984年,劉明軍受聘為原大方縣六龍區杉坪鄉的炊事員,1992年撤並建后,調到鳳山鄉文教衛生股工作,2000年根據組織安排,調到鳳山鄉林業站工作,2016年,因出色的群眾基礎,又到鳳山鄉項目推進組工作。
舍己為人,深入一線服務於民
剛參加工作時,劉明軍深受自身文化水平的困擾,他利用業余時間自學各種專業知識,參加函授,順利拿到了大專、本科文憑,而這一自學習慣,堅持了整整三十八年。
“不學習就跟不上時代。”說起當年的往事,劉明軍感慨地說:“在基層工作,為老百姓辦事,你隻有不斷學習,才能更好地為群眾服務,不然,群眾都知道了的政策,你去做工作的時候卻不知道,拿什麼讓大家相信你?”
就是本著這一信念,劉明軍三十八年如一日的學習,宿舍裡光是工作筆記和自學手冊裝了滿滿兩抽屜,還有很多因為各種原因不慎遺失。
2000年,根據組織安排,劉明軍調到鳳山鄉林業站工作。
剛到林業站,劉明軍憑著自身的韌勁,短短兩個多月就把鳳山鄉的林業基礎摸個底掉,在護林員的帶領下,走遍了鳳山的每一個角落,做到了心中有數。
每年森林防火高發期,為了有效防止森林火災的發生,劉明軍和護林員一起,在主要路口設卡執勤、進山巡查,耐心細致地向過往群眾宣傳森林防火常識,勸阻野外用火。他還主動承擔節假日的值班值守工作,有時候過年都在卡點堅守。
“護林員很辛苦。”想起那些年,劉明軍感慨地說:“工資不高,責任不小。我盡自己所能做點事,讓他們能休息一下,和家人團聚,都是應該做的。”
在他的帶動和努力下,鳳山鄉完成了3400余畝退耕還林工作,加上天然林31573畝,森林覆蓋率達56.41%,生態環境慢慢變好。
鞠躬盡瘁,抱病堅持扎根群眾
2017年8月4日,已經調到項目推進組工作一年的劉明軍,在忙完手邊的工作后,拖著疲倦的身體回到六龍老家拿藥。而自從2016年12月參加體檢以來,總是感覺不舒服,長期的失眠讓他有了吃安眠藥的習慣。
8月5日,突發的腹瀉加上血便讓他的妻子大驚失色。在家人的強制下,劉明軍隻得打電話請同事幫忙請假,被120救護車送到了大方縣人民醫院。
得知劉明軍生病住院的消息,鄉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第一時間趕到醫院探視,躺在病床上的劉明軍還笑著對大家說:“這都是小事,沒問題,休息兩天就回來工作。”誰知道這一休息,就是近半年。
因大方縣人民醫院診療技術原因,劉明軍又被緊急送往貴州省人民醫院,在詳細的檢查后,被診斷出了結腸癌。診斷結果一出來,家人為了不讓他有心理負擔,把病情瞞著他,隻說是腸胃上的小事,但他心裡隱隱不安。
2018年1月8日,劉明軍做了結腸切除手術。術后,心中記挂著工作的他隻住了8天院就嚷著出院,家人拗不過,隻得帶他回家休養,可他休養了20余天后,就回到鳳山繼續工作。
工作不到一個月,接到貴州省人民醫院通知去化療的劉明軍才知道自己患的是癌症。
鄉黨委政府領導安慰他:“安心治療,堅持就是勝利!”
同事安慰他:“大伯,聽醫生的,繼續治療,我們陪著你!”
家人安慰他:“不管什麼情況,別怕,我們在你身邊。”
老百姓聽后,跑到他的辦公室跟他說:“劉大伯,好好養病,改天下隊到我家坐一坐,我家的果子要熟了,給你嘗一嘗。”
……
面對大家的關心和關懷,劉明軍笑著跟大家說:“大家放心,我一定會配合醫生,好好治病,我在鳳山工作了三十多年,鳳山就是我的第二故鄉,我還要為鳳山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直到做不下去為止。”
青山不老,揚鞭奮蹄繼往開來
大小手術5次,高血壓、腰椎間盤突出、甲狀腺結節腫大……
12種疾病纏身的劉明軍仍堅守在一線,除了每月去貴州省人民醫院復查開藥、周末偶爾回六龍老家拿藥以外,一直住在鳳山鄉林業站那小小的十余平方米的宿舍裡。不管是矛盾糾紛調解,還是突發事件處置,還是深入一線做群眾工作,都有他的身影。
如今的鳳山,森林覆蓋率逐年攀升,很多退耕還林的老百姓領到了單株碳匯的福利,山林裡野生動物的身影時隱時現,生態環境逐步向好﹔矛盾糾紛日益減少,老百姓生活日漸小康之余,呈現一片其樂融融的和諧景象……
“我還要為黨和政府、為人民群眾繼續服務下去。”望著鳳山的山山水水,劉明軍深情地說:“我和家裡人說過,如果有一天我倒下了,就把我埋在鳳山吧。”
“但存胸中一口氣,為民奔忙再一春!”這就是劉明軍的真實寫照。(文/圖 譚勇)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