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大方視窗>>新聞資訊

貴州大方:“三大提升行動”賦能鄉村振興【5】

2022年08月03日15:51 |
小字號

大方縣星宿鄉河山村航拍。周訓貴攝
大方縣星宿鄉河山村航拍。周訓貴攝

近年來,大方縣扎實推進全縣“十百千”鄉村振興示范升級及“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示范(村、社區)建設,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實施“三大提升行動”,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示范點,高質量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實施產業轉型增效提升行動,促進鄉村產業興旺

延長旅游市場產業鏈。結合自然風光和民族文化優勢,打造以休閑觀光、避暑旅游、特色餐飲、民族特色等為主的旅游產業,提質改造旅游產業設施,創新旅游發展思路,積極發展“互聯網+”發展模式,依托大數據資源優勢,圍繞游客“衣、食、住、行、娛”等物質及精神文化需求,努力發展休閑、避暑旅游市場。如:興隆鄉菱角村引進經營主體經營三星級旅客服務中心1個,精品民宿1個,蠟染刺繡公司1家,水花酒生產公司1家,農家餐飲和旅館10家﹔星宿鄉龍山村建成崔蘇壩小木屋10間,建成房車40個,星空泡泡屋12個,年游客量達10萬人次。

保障特色產業供給鏈。結合鄉村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深化黨組織領辦村集體經濟,努力推動農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培育發展合作社,整合有限資源,突破傳統產業發展瓶頸,引導發展壯大農村產業。如:興隆鄉菱角村共種植花椒150畝、海花500畝、艷紅桃500畝、板栗300畝﹔星宿鄉河山村種植玫瑰花130余畝、菊花130余畝,建設魚塘2230平方米,魚塘養殖魚3000余尾﹔貓場鎮箐口村種植獼猴桃1800畝、李子2200畝、櫻桃500畝、枇杷500畝,養殖中華蜂500箱、牛400頭、能繁母豬496頭。

提升優勢產業價值鏈。以現有產業為基礎,不斷延長產業鏈、供給鏈、價值鏈,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帶動群眾“共發展、共致富、共富裕”。如:黃泥塘鎮化聯社區結合拉荒現有的拉黃魚、小龍蝦、拉荒土雞等農家產品,創辦1家集餐飲娛樂住宿為一體的“拉荒人家”農家樂﹔鳳山鄉店子村依靠渣坪煤礦解決就近村民就業48人,並組織28輛大型運輸車輛參與渣坪煤礦電煤運輸,同時利用廣州市天河區東西部對口幫扶在店子村建設成立廣州點動信息科技鳳山鄉在線就業工作站,帶動閑置勞動力就業。

實施村級集體經濟提升行動,促進鄉村實體發展

聚焦規模化營運。探索“縣管總、鄉管片、村管干”的三級聯辦合作社經營模式,推動形成了“統一產業規范、統一資金籌措、統一技術服務、統一風險防控、統一品牌營銷”的運營管理體系,共培育農村專業合作社1577家,推動村集體合作社實體化運營、規模化發展。今年以來,全縣村集體合作社示范帶動發展辣椒11.3畝、蔬菜17.4萬畝、經果林(獼猴桃)3.2萬畝、茶葉2萬畝、食用菌1.8萬畝。

聚焦市場化營銷。緊盯“中國皺椒之鄉”“中國天麻之鄉”“中國豆制品之鄉”等地理標志品牌優勢,強化銷售主體培育,推動辣椒、天麻、豆制品、魔芋等全產業鏈發展,大力推行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醫對接、農企對接的縣內直銷模式,鞏固縣內市場。發揮“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優勢,抓好縣外市場營銷推廣和線上線下銷售平台融合,圍繞農產品“黔貨出山·風行天下”行動,推動合作社農產品搭乘“電商快車”。今年以來,通過東西部協作、網絡電商等銷售農產品5049噸,銷售額達7300萬元。

聚焦長效化營利。建立長效產業、短效產業股份佔比及利益分配機制,實行按勞分配為主、按資分配為輔的分配制度,明晰“按勞取酬+土地經營權入股分紅”利益聯結主線,探索“合作社+農戶+土地”“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合作社+村集體+農戶”等多種發展模式,讓群眾充分共享發展成果,《大方縣村集體合作社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支部領辦合作社 貧困農戶增收快》等經驗被《貴州調研》《當代貴州》刊登。2021年度,全縣村集體經濟收益達5237.64萬元,帶動社員分紅增收3572.99萬元。

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提升行動,促進鄉村布局優化

科學規劃村庄建設。結合鄉村地理位置和村庄現狀,科學合理規劃村庄建設和發展,優化村庄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建設,制定鄉村振興示范點村庄規劃設計方案,以農業為基礎,旅游服務業為動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造生態宜居的示范村。截至目前,已成功打造3個市級示范點和4個縣級示范點,完成示范點“十四五”期間發展規劃編制工作。

補齊振興發展短板。圍繞“五個振興”,按照“生態優、村庄美、產業特、農民富、集體強、鄉風好”最終目標要求,結合農村實際,積極爭取各種支持政策,聚焦民族文化、鄉村旅游、文旅融合等,全面補齊鄉村振興短板,著力塑造田園風光、田園建筑,建設美麗鄉村、活力鄉村。如:星宿鄉河山村積極爭取各類項目,謀劃鄉村振興項目,共爭取264.9萬元的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主要發展種植、養殖和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鳳山鄉銀川村完成安全飲水提升改造,建成污水處理設施2個,安裝路燈1000余盞,配備垃圾收運箱35個。

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不斷完善鄉村公共設施,改善人居環境,實現“宜居在農家”目標。如:興隆鄉菱角村完成100萬的人居環境整治項目的申報及啟動,已完成戶廁改造27戶,堆糞池11戶,糞污處理池5戶,鋪設污水管網317米,排水溝50米﹔鳳山鄉店子村建設地埋式垃圾桶2個、購置30個裝卸式垃圾箱,改廁391戶、改廚448戶、改圈71戶,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0%。(林江、楊秋明、張夢穎)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