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威寧:實施人才強縣戰略 夯實鄉村振興基石

近年來,貴州省威寧縣聚焦“人才強縣、品質威寧”,大力營造尊才、愛才、惜才的社會氛圍,進一步激發廣大人才干事激情,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筑巢引鳳,搭建平台“用人才”
四月的威寧縣,早已滿山蔥綠。
4月22日,在威寧縣猴場鎮格寨村印落福地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蘋果基地,30余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農技人員正觀摩農技專家楊華種植的蘋果園。
圖為楊華(右二)正在蘋果基地給果農培訓。
“我們蘋果基地每年能解決5萬人次勞動力就近就業,逐步形成了以草養樹,以草養土的生態發展之路和帶動群眾增收的致富之路。”猴場鎮印落福地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華一邊為大家介紹基地運營情況,一邊解答大家的疑問。
楊華是威寧遠近聞名的“蘋果專家”,他正是威寧實施“人才強縣”戰略的受益者。
實施“興威人才”計劃。威寧根據各事業單位空編情況和人才需求情況,加大主動尋賢訪才力度,除人社部門統一發布公告集中招聘的方式外,單位可按“四不唯”引才程序,通過“一事一 議”方式引才。建立高層次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對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暫時無法提取人事檔案的,採取先到崗再完善手續的“快進”渠道或由組織、人社、編辦等部門建立“零檔案”,將人事、組織關系直接轉入用人單位。
陳睿在江楠蔬菜培育中心查看蔬菜育苗情況。
實施“候鳥引才”計劃。威寧與北上廣深等高科技人才聚集發達地區深度對接,建立人才工作站,創新人才居家生活在外城、工作貢獻在威寧的“候鳥式”柔性引才方式。探索“周末工程師”“人才大使”“技術顧問”等形式,通過開展雙向兼職、技術聯姻、項目合作等,引進一批戰略性創新人才。將“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相結合,探索創新人、財、項目“打包”引進的“團隊+技術+資本”新模式,在引進項目的同時引進項目需要的創新創業人才(團隊)。
實施“人才吸附”計劃。威寧圍繞全縣重點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需要,完善“人才+項目”“項目+人才”互促引才模式,依托產業、項目精准引才,力爭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個團隊、做大一個產業。鼓勵在威企業加強與各類職業院校合作,為地方引進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的鄉村“土專家”。採取“社會資本引才”模式,通過引進人才向同事、同學宣傳推介威寧發展優勢、政策優勢、創業機遇等,吸引集聚更多優秀人才來威工作。搶抓東西部協作機遇,採取“組團式”引進一批鄉村、教育、醫療、產業等領域的急需緊缺人才。
陳睿在雙龍鎮大地社區宣講省十三次黨代會精神。
實施“引鳳歸巢”計劃。威寧根據空編情況,每年拿出一定崗位,面向在縣外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威寧籍高層次人才、縣內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配偶在縣外工作的高層次人才進行統一調動,解決干部職工兩地分居問題,更好地穩定縣內高層次人才隊伍,吸引更多在外優秀人才回鄉創業就業、投資興業,為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新威寧貢獻智慧和力量。
“我們按照縣委‘五五攻堅行動’部署,實施人才強縣戰略,大力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廣納各方英才,以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為保障,推進人才隊伍整體開發,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縣委組織部人才辦工作人員柳勇說。
海納百川,提高待遇“留人才”
威寧縣是蔬菜種植大縣。這些年,農技專家祖貴東很忙,她從早到晚,常常奔赴在一個個蔬菜種植基地,指導蔬菜專業合作社培育菜苗、種植和管護蔬菜,幾乎停不下來。
作為威寧縣蔬菜產業發展中心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祖貴東五年來引進蔬菜品種1000余個,累計指導企業與合作社建設標准化蔬菜基地10萬余畝,培訓技術人員3000余人次、農民60000余人次……
威寧蔬菜專班高級農藝師祖貴東在查看蔥苗長勢。
祖貴東的“忙”,威寧縣委、縣政府沒有忘記。3月24日,在威寧縣委人才工作會議上,祖貴東等8名分別來自農業科技、教育醫療衛生領域的專家,成為威寧縣第一批縣管專家﹔此外,威寧縣馬鈴薯產業技術創新人才團隊等8個人才團隊成為威寧縣第一批人才團隊,每個團隊還獲得了20萬元的建設經費。
這是威寧大力實施人才強縣育才“八大工程”的一個精彩縮影。
威寧實施人才強縣育才“八大工程”,讓人才引進來、留下來,為威寧經濟社會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
實施重點產業人才培養工程。威寧著眼服務全縣重點支柱產業、特色優勢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積極引進、重點培養、有效使用現代農業、畜牧、林業、大數據、生態環保等方面的人才,為全縣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儲備好戰略性資源。
實施重點領域人才培養工程。威寧通過“特崗計劃”、面向社會招聘等形式補充缺口教師。強化優秀教育人才培養,抓好“國培計劃”培訓,有重點、有計劃地組織中小學校長、骨干教師到省內外高校和培訓機構學習深造,選派到發達地區挂職鍛煉。
實施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工程。威寧圍繞重點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需要,優化威寧縣職業技術學校、貴州工貿職業學院等學科專業設置,鼓勵支持職業學校建立與行業、企業、社會服務機構合作開展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機制。推行職業學校與企業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實行“雙導師”教學制度,完善“師帶徒”、工學結合、訂單培養、頂崗實習等培養模式,積極為企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董恩省在講解蘋果種植技術。
實施文旅產業人才培養工程。威寧圍繞民族文化、紅色文化、生態文化、飲食文化等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培養引進一批文化發掘、產品設計、創意創業、表演展演、文化服務、非遺傳承等方面的專業人才隊伍。
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工程。威寧圍繞農業現代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產業發展需要,整合各方資源,大力開展各類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鼓勵職業農民通過彈性學制參加中高等農業職業教育。
實施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工程。威寧充分利用各級各類培訓資源,以培育“專、精、特、新”龍頭企業為目標,選拔建立一批富有創新精神、在縣內外行業或區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
實施社會工作人才培養工程。威寧實施社會工作服務人才職業能力培養,重點對城鄉基層村(居)民自治組織、社區服務組織、基層社會服務部門直接從事社會服務的人員進行大規模、系統化的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培訓,切實提高其職業素質和專業水平。
實施人才平台載體建設工程。威寧對自主培養取得碩士學歷學位的一次性獎勵 5 萬元,取得博士學歷學位的一次性獎勵 8 萬元,獲得獎勵人員從獎勵之日起,至少在威寧繼續工作滿 5 年,在國(境)外取得博士或碩士學位的必須提供由國家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博士或碩士學歷學位認証材料。
據悉,通過實施人才強縣戰略,到2023年威寧縣將建成市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到2025年全縣高級專業技術人才達1300人以上,創建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個以上、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1個以上。(圖/文 陳武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