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銅仁視窗>>社會傳真

銅仁:“大手牽小手”共繪城鄉教育“等高線”

2022年07月07日15:36 |
小字號

盛夏時節的黔東大地艷陽高照。近日,貴州省銅仁市鬆桃苗族自治縣第十五完小的孩子們坐在窗明幾淨的教室裡,空調、多媒體設備一應俱全,來自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教師正在給孩子們“授課”。而在三年前,鬆桃苗族自治縣第十五完小剛“落戶”鬆桃苗族自治縣大興高新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新市民們”哪敢想,孩子們在家門口就可以擁有如此優越的教學環境。而這一切變化,與銅仁幼專的傾情“領辦”密不可分。

3年時間,銅仁幼專累計派出100余人次教師到鬆桃苗族自治縣第十五完小支教,投入100余萬元改善基礎設施,組織學生開展各類教育教學活動1000余人次……鬆桃苗族自治縣第十五完小校園環境不斷改善、師資力量不斷增強、學生規模不斷壯大、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從一所搬遷安置點學校逐漸發展成花園式現代化校園,繪出了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等高線”的一個縮影。

兩校“結緣”,按下領辦“啟動鍵”

在鬆桃乃至銅仁,說起鬆桃苗族自治縣第十五完小,很多學生家長都會投來羨慕的眼光。

說起這,鬆桃苗族自治縣第十五完小校長滕宇總是充滿感激之情:“真的非常感謝銅仁幼專的領導、老師和支教學生們,沒有他們,我們學校不會辦得像今天這麼好。”

“剛開始,還有點不放心把娃娃放到這所新建的學校,聽說銅仁幼專要來領辦,心裡就踏實了。”鬆桃苗族自治縣第十五完小三(1)班學生賀承爽的父親賀本權說。搬遷群眾來到安置點,安置點解決了就近就業,實現“居安、業安”后,孩子的教育就成為了搬遷群眾心頭最關心的事情。

時間回溯到2019年,為了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孩子“有學上”,讓搬遷群眾“搬得來、留得住”,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銅仁市大膽創新,勇於探索,提出了打造居安、業安、身安、心安“四安家園”。於是,鬆桃苗族自治縣第十五完小應運而生。

“那時候,十五完小連校門都還沒修建,校園道路還是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條件很簡陋﹔教師都是從周圍的鄉村小學臨時抽調來的。”當滕宇校長來到該校后,面臨最突出的問題是教師隊伍的問題,當時縣教育局安排來的10余名教師都是臨時從各鄉村學校抽調來的,編制還在原單位,教師能力也參差不齊。

眼看著快開學了,情急之下,滕宇向銅仁幼專“求援”,希望能得到高校的幫助。時值全國脫貧攻堅關鍵之年,銅仁幼專黨委高度重視,主動發揮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積極投身於這場“攻堅戰”。於是,2019年11月,銅仁幼專組隊前往鬆桃苗族自治縣第十五完小實地考察調研,於當月與鬆桃苗族自治縣簽訂了校縣合作聯合辦學協議,並派遣執行校長王珺具體負責指導十五完小的教學與管理工作,按下了銅仁幼專對鬆桃苗族自治縣第十五完小領辦的“啟動鍵”。“銅仁幼專領辦之后,各個年級、學科都派了優秀老師,我們一下子有了信心、來了干勁。”滕宇激動地說。

精准“把脈”,擘畫發展“新藍圖”

“接到任務后,我們迅速組建了領辦工作團隊,密集前往十五完小實地調研,找尋困難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銅仁幼專初等教育學院副院長、鬆桃苗族自治縣第十五完小執行校長王珺多次帶領團隊對十五完小開展實地調研,精准“把脈問診”。

全力以赴、盡銳出戰。銅仁幼專組建以王珺老師為代表的校園規劃小組、以石宗珍老師為代表的教育教學小組、以陳棟博士為代表的活動實踐小組,“三個工作小組”分板塊進行精准“把脈”。

領辦團隊從課堂教學各環節看教師的教學業態和專業素養,從課堂學習過程看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對學校各學科落實學科素養等情況進行全面摸底,通過2個月時間的努力,基本摸清了“底數”。

“在底數摸清后,制定了《鬆桃苗族自治縣第十五完小三年發展規劃》《附屬小學辦學理念解讀》等,這樣,學校發展思路、目標更加清晰了。還定期到十五完小開展學校開學工作指導、期中教學質量分析與評估、期末教學工作督導,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王珺表示。

“為進一步提升十五完小教師教學能力,銅仁幼專選派了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曠光彩、曹彩霞、曾小蘭和我到十五完小開展普通話培訓、課程標准解讀、課堂師范教學等活動,讓十五完小的老師通過學習、培訓、聽課、評課,增強教師學習意識,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水平。”銅仁幼專初等教育學院教師石宗珍說。她從教20多年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及一線教學工作,擁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她是銅仁幼專最受學生喜歡的班主任之一,被學生們親切的稱為“石媽媽”。

全國優秀教師、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省職教名師、銅仁幼專教授曠光彩還拿出自己的“絕活”,她把自創的“三學六式六法”教學方法帶到了十五完小。“教師,要用知識去武裝學生,用真心去關愛學生,用愛心去溫暖學生,用誠心去感動學生,用高尚的品德去塑造學生。”她說。

在銅仁幼專“外因”的作用下,十五完小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提出了學校自己的辦學理念、辦學思路、辦學目標,制定了學校三年發展規劃,學生規模從100余人擴大到514人,中級職稱教師15人,副高級以上職稱教師2人,校園硬軟件辦學條件持續改善,一所“現代化”學校已然成型。

傾情“幫扶”,共繪育人“同心圓”

“這一份濃濃的愛心飽含期望和寄予,同學們將以此作為精神上的鼓勵和鞭策,堅定理想、努力學習、回報社會。”今年春季學期開學,李心月同學穿上嶄新的校服、背上嶄新的書包,代表受捐贈學生作了發言。

銅仁幼專以黨建、群團活動為載體,每年春節、開學季,都會對十五完小困難學生進行慰問,發放校服、書包、文具,增強了困難學生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每年“六一”兒童節,對優秀少先隊員進行表彰,發放書包、文具等,樹新風,立榜樣,營造了學校德育為本、育人至上的良好氛圍。

今年,全國樣板支部、銅仁幼專初等教育學院第一黨支部書記肖莉帶領支部黨員教師深入十五完小開展黨建幫扶和下基層服務,在“六一”兒童節活動中參與十五完小節目指導和表演。“我們的傾情指導和付出,讓支部活動與小學教育教學有機融合,讓幼專‘匠心’‘暖心’黨建工程取得了真正的實效”。

“在這裡讀書真好,不僅能領到新書包和新文具,還有大學老師教我們德育課、唱歌、跳舞、繪畫等。”四年級(2)班的學生姚燦從偏遠的村小轉到十五完小后,就對學習生活充滿了“新希望”,臉上時常帶著笑容。

2022春季學期,銅仁幼專選派了30名“骨干教師”到十五完小上課,涉及語文、數學、英語、舞蹈、音樂、美術、體育、信息技術、思想道德與法治、傳統文化等課程,課程內容非常豐富。

“我家娃,現在不僅語、數、外成績好,還學會了唱歌、跳舞、書法呢,為娃兒的進步感到驕傲。”二年級(1)班學生雷雄霆的父親自己就在周邊鄉鎮學校工作,他卻把孩子送到了十五完小就讀,剛開始同事會好奇他這樣的選擇,當了解情況后都表示了贊同。

銅仁幼專還開展了“同心興銅+聚力發展+社會服務”項目活動,在十五完小開辦“四點半課堂”,開展書法、美術、繪畫、音樂、舞蹈、籃球、啦啦操、腰鼓隊、鼓號隊等各種社團活動,全力做好安置點學生的“課后服務”。每年假期,還會開展“三下鄉”志願服務實踐活動。

“我每天五點過才下班,根本沒有時間照看孩子。”學生家長向躍全說,把孩子送到“四點半課堂”,他可以安心工作。“孩子回到家也不需要我再多費神,在‘四點半課堂’就能把作業做完,為我們這些不能輔導孩子的家長減輕了不少負擔。”二年級(2)學生白英婷的家長白仁華說。

為了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內容,開設了剪紙、手抄報、合唱班、趣味籃球等各種課外活動興趣小組,擴大學生知識視野,豐富師生課外文化生活,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發現學生的特長。

從曾經的“有學上”到如今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三年來,銅仁幼專先后幫助十五完小改善辦公環境、建設少先隊陣地、搭建各類活動舞台,捐贈了辦公桌、電腦、打印機、圖書、體育器材、圖書架、學生校服等,不斷改善校園環境、持續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實現了十五完小教育教學與城區小學無差距,助推了城鄉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

小康夢圓,再啟新程。2022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之年。銅仁幼專作為地方高校,肩負著服務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任,接過脫貧攻堅“接力棒”、扛起鄉村振興“新使命”,充分發揮知識、人才、智力等方面的優勢,領辦附屬幼兒園2所、附屬小學1所,創新實施“125學前教育發展協同創新計劃”“稚雅計劃”等項目,辦學以來,累計為銅仁、貴州乃至武陵山片區輸送了上萬名優秀教師,助力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為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幼專力量”。(王家琪、張羽洪)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