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銅仁視窗>>強市建設

居安身安業安心安!

萬山旺家花園社區讓搬遷群眾生活“旺”

2022年06月02日14:53 |
小字號

近年來,銅仁市萬山區旺家社區搶抓莞銅協作機遇,注入東莞元素,打造旺家社區“五個體系”建設“升級版”,讓搬遷群眾“居安、業安、身安、心安”,續寫高質量易地搬遷綜合體服務體系“后半篇文章”。

居安有保障

旺家社區安置點是萬山最大的純跨區域搬遷安置點,佔地663畝,總建筑面積109.7萬平方米。安置石阡、印江、思南的搬遷群眾4035戶17965人。

以“網格化”管理模式為引領,旺家社區組建起“黨總支書記+包片民警”為“網格長”,社區干部為“網格員”,社區“大黨委”兼職委員、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團員、退伍軍人、志願者、居民群眾為聯戶長的全科網格組織架構,將社區居民從被管理者變成管理者,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為加快推進社區治理現代化,旺家社區打造“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示范點,將“網格化”管理模式進行提質升級,全面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一棟18樓的居民樓,我們以1至5層或者1至3層為一個聯戶,選舉出一個‘十聯戶長’來負責聯系這10戶群眾。通過聯戶長,我們能夠第一時間了解、精細化地掌握到每一戶群眾的實際情況。”旺家社區書記何英說。

旺家社區在小區各樓道口、商鋪門口等地鋪設了120余個攝像監控,並劃分出了視頻監控區,安排工作人員24小時輪班值守監控社區實時動態,實現監控全覆蓋、安全多保障。

目前,旺家社區已配備網格員11人、從居民中選任聯戶長22人,實現每個樓棟聯戶長、監控“雙覆蓋”,全方位護航搬遷群眾。

萬山旺家花園社區讓搬遷群眾生活“旺”。

身安有康樂

當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時,必須讓困難群眾“挪窮窩、拔窮根”,搬遷只是手段,過上幸福生活才是目的。

通過爭取東莞幫扶資金盤活安置點本土有利資源,引進東莞“陽光雨”黨群服務中心的建設經驗,規劃了佔地3000余平米的窗口服務功能區,以莞銅“陽光雨”為核心,建立一體綜合服務體系,實行“互聯網+政務”服務窗口信息數據一網互聯互通的服務模式,讓“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打造“5分鐘”公共服務圈,遇到腿腳不方便的群眾,社區干部還會上門代辦。

為了讓搬遷群眾在新的居住地隨時隨地感受家鄉的特色文化生活,記住“鄉愁”,旺家社區利用東莞社會資金打造了新時代特色文化廣場,組織廣場舞、花燈舞、扇子舞、二胡等文娛活動,免費提供道具、服裝,豐富老年人的生活。

為滿足搬遷群眾就近就學需要,銅仁市二十九小學與旺家花園搬遷安置點“同日而生”,學校佔地妙計約2.3萬平方米,開設28個教學班,共有1430名學生,其中易地扶貧搬遷學生佔比達80%以上,建立了與東城組團日益密切的教育幫扶協作示范機制,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200萬,豐富和完善學校教學功能內容。

去年,東莞選派了4名優質教師駐點支援,學校派出了5名骨干教師到東莞學習“取經”。

東莞相關部門、社會各界熱心幫助、鼎力支持,先后捐贈愛心小書包100個、圖書800冊、書法及美術物資價值1.5萬元、體育器材價值1.2萬元,啟動莞銅協作第一個體育類公益培訓項目,隨著莞銅教育協作共建的不斷深化,在二十九小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學不斷的滲入深深的“莞銅情”。

老人有保障,小孩有書讀,年輕人才能放心。

業安有保障

就業是最大的難題,一個家庭隻有就業了才能穩定下來。

易地扶貧搬遷,就業是大事。萬山在安置點建設了一座6000平方扶貧微工廠產業園,已引進7家企業,還成立了銅仁市第一家在安置區的人力資源市場,進行勞務輸出,通過東西部勞務協作,向沿海一帶輸出勞動力,並向社區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向群眾提供就業培訓。

目前已有300余名搬遷群眾在扶貧微工廠就業,實現樓上安居樓下就業共贏。

2018年,楊再芬一家從思南搬到了旺家社區,由於患有小兒麻痺症,也沒有一技之長,一時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社區人員跟殘聯干部主動找上門,推薦楊再芬到景航服裝進行培訓就業,楊再芬努力學習,不久便順利就業。

“我以前在老家就是種地,家屬患有疾病,日子過得很苦,現在讓搬進了城,醫療條件好了,兩個小孩讀書環境好了,還給我們安排了工作,讓我們在城裡能站穩腳跟。”楊再芬說。

家屬在社區接了一份保潔的工作,兩口子每個月除開支出還能省下一些錢,楊再芬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群體,在鄉村居住了幾十年,吃自家種的菜,多余的還可以賣,時不時的可以去周邊產業基地打打零工,每個月能實現自給自足。

“搬到旺家社區以后,用人單位都不會用60歲以上的老年人,在勞動法上,他們已經退出勞動力了,買菜、水電、物業費等等,每一項都需要花錢,這讓老年人一時間難以適應。”何英說。

通過組織協商,將社區60歲以上的人組建了“老媽媽”防火團,並讓他們參與到社區治理中,幫忙入戶宣傳安全知識,如高空拋物、愛護環境衛生、消防隱患等,並積相應的分數,通過分數,可以在社區的愛心超市兌換生活物品。

參與社區治理,既豐富了老年人的生活,也讓他們覺得實現了人生價值,老了一樣能發光發熱。

自“老媽媽”防火團組建以來,老年人往返老家的情況越來越少。

萬山旺家花園社區讓搬遷群眾生活“旺”。

心安有歸宿

群眾有需要,部門有回應,群眾點單,社區干部就來服務。

石阡搬遷婦女李霞,母親有尿毒症,父親臥病在床,一個人帶3個孩子,家屬在外打工,根本無法出去上班,隻能在即照顧老人孩子,有空的時候編織一些毛線花,在線上銷售,但是關注者寥寥無幾,隻得求助社區干部。

何英知道以后,通過幫他宣傳出售。很快,堆積2個月的毛線花全部賣出去了。

針對在家帶小孩的婦女,何英下一步打算將帶兒童的婦女都組織起來,開展培訓,讓他們利用空閑的時間制作手工品。社區提供材料,婦女負責制作,回收成品,給他們支付手工費,解決貨物積壓的情況,減少她們的壓力,讓他們無后顧之憂。

印江搬遷戶李江琴一個人在家帶小孩,家屬常年在外打工,今年回家過年,看到社區的變化,經過社區干部的上門勸說,於是一盤算,就在小區裡開了一個廢品回收站,既能夠在附近做點小生意,又能照顧家庭。

“何書記,今天下午開會,要忙到6點多,麻煩你幫我接一下小孩。”何英打開手機看到社區就業協管員何鬆麗發來的消息。

何鬆麗有3個小孩,分別就讀於銅仁市第四小學、雅禮中學、第三幼兒園,都是5點半放學。何英沉吟片刻,便開始安排志願者去幫忙接小孩。

因工作原因無法准時解小孩放學的婦女不在少數,旺家社區針對這一情況專門安排志願者、社區工作人員幫忙接小孩,帶到社區服務中心的兒童之家進行安置,等待家長下班以后再來接回去。

除此之外,旺家社區還推出了“代理老師”“代理家長”“代理子女”,重點照顧老人和青少年兒童。

旺家社區是萬山區高標准、高水平打造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之一,更是銅仁市跨區域易地扶貧搬遷的一個縮影,在這個近18000余人的小區裡,廣大黨員干部努力奮斗,隻為了他們能真正的“旺”。(圖/文 周蘇星、何川)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