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原創

貴州貴陽:“大數據+”賦能助力智能制造跑出發展“加速度”

陳晶晶
2022年04月26日08:46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員工在貴陽臻芯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上進行操作。趙鬆攝
員工在貴陽臻芯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上進行操作。趙鬆攝

印刷、SPI檢查、貼裝、回流焊接、AOI檢查……走進貴陽臻芯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制作中心,車間內的各條智能化生產線運轉有條不紊,所有原材物料從印制、貼標到封裝等每個流程精准銜接,一氣呵成。

“我們的每一塊集成電路板上會有成百上千個元件,為了讓這些元件實現精准貼裝,公司從國外引進了六條高精密SMT貼片生產線,讓所有的貼裝流程更加精准可靠。”貴陽臻芯科技有限公司廠長楊進說。通過全新智能化設備引進,目前工廠日均可生產高質量集成電路板4萬片,2021年實現生產總值1.7億余元,產品遠銷韓國、日本、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貴陽臻芯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智能化工廠是貴陽市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的生動實踐之一。為進一步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和突破,近年來,貴陽市以工業互聯網為抓手,不斷實現工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為貴州闖新路、開新局、搶新機、出新績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建設“智能化新廠房” 角逐智能制造新賽道

據了解,貴陽臻芯科技有限公司是貴陽市南明區重點引進的國家高科技企業,主要深耕於超高清顯示技術、AI人工智能等領域,以研發、定制、批量邏輯板和提供板卡系統解決方案為主。截至目前,公司自主研發了通用型TCON板、超高清超高刷新率8K smart TCON板等多款行業首創產品,研發生產的液晶電視Tcon板可廣泛應用於計算機、家電、戶外等液晶顯示領域,產品遍布全國並廣泛出口到世界各地。

“我們是一家高科技企業,依托‘大數據+’推進智能制造是公司發展最重要的舉措。”楊進告訴記者,自2020年公司正式落戶南明區智能制造產業園以來,為了對產品進行全過程數據化和智能化監測和把控,公司在建立之初就引進了MES和ERP系統,致力打造全新的全系統智能化新廠房。

在兩大智能系統的“加持”下,不僅極大地增強了企業對市場預測的准確性和靈敏度,有效減少了工作流程周期、供應鏈成本等,還有效提高了公司的發貨供貨能力,進而大大提高了企業生產速度和產能產量,目前公司已經建設了20余條生產線,擁有知識產權專利60余項。

隨著新國發2號文件的出台,公司將進一步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重點抓好超高清顯示、5G高速數據傳輸等半導體技術研發,致力在貴陽建設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研發中心及電子電路自動化加工制造工廠,形成電子信息產業生態集群,最終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圖像芯片設計公司,不斷角逐全球智能制造新賽道。

打造“數字化車間” 為傳統制造業賦能添翼

新興科技企業在不斷突破,傳統產業也在持續轉型升級。作為貴陽市有著50多年的老字號國有企業,貴陽永青儀電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也和過去大不一樣。

“過去我們的生產方式比較傳統,企業產能也有限。近年來,公司通過實施智能制造數字化工廠改造,產能得到有效釋放、生產效率大幅提升、成品率大幅度提高,各項生產指標和參數在行業均處於領先水平。”貴陽永青儀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周南說。

貴陽永青儀電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工程機械監控系統、自動化儀表及低壓電器成套、專用智能控制儀的產品研發、生產營銷、技術推廣及服務為一體的企業,深耕於智能電氣控制術,專注於非道路機械電氣控制系統、智慧配電及自動化控制系統兩大領域。近年來,公司不斷推進信息技術和產品技術的深度融合,致力打造智能倉庫和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車間,不僅成功打入了國際龍頭企業配套供應鏈,擴大了產品的出口份額,還進行了多項產品的自主研發,解決了眾多過去“卡脖子”的技術問題,獲得了國家綠色工廠稱號和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

“2021年公司進一步推進智能制造數字化工廠改造,投入了首條SMT無鉛生產線及配套的儀表自動化測試組裝生產線,使得我們的產品貼裝達到微米級精度,成為當前行業內名副其實的高端生產線和數字化車間。”周南介紹。

SMT無鉛生產線及配套的儀表自動化測試組裝生產線主要用於生產外資企業、國內出口整機使用的智能儀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目前的日常生產能力達1000台(套),產品已配套於一些國際龍頭企業,為企業帶來直接經濟效益1000萬元,預計在2022年企業整體營收將超過5億元。

全面推進產教融合 強化智能化人才培養

現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實現深度融合,推動新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人才培養是關鍵。隨著工業 4.0 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企業不僅將重點放在引進和改造方面,如何促進企業員工的能力提升,打造一支“帶不走”的科技隊伍,成為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以貴陽臻芯科技有限公司為例,為了持續提升創新科技人才的培養,公司先后與貴州省內多家高校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同時,在貴陽學院通信工程學院開展專點課程,對實踐教學體系進行研究和提前規劃,清理專業核心能力和知識結構,形成與線下生產進行實踐結合的“雙模式”,同時建立相關實驗室,達到崗位一對一式重點培養。與此同時,依托實踐和行業基礎,組建企業資深技術工程師團隊﹔聯合高校老師,組建分層能力度量和動態擴展的知識體系,實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高理論知識水平及實踐能力。

貴陽永青儀電科技有限公司對人才培養同樣重視。為了給企業引入高端大數據管理人才,公司圍繞“混改上市、營收超10億”的發展戰略,不僅搭建了博士后工作站,還與貴州大學大數據管理學院形成戰略合作,全面提升企業的科研能力,全面推進大數據+產品技術融合、大數據+業務融合、大數據+智能制造融合,力爭實現營收從2020年的3.7億元增長到2025年的10億元發展目標。

推進產教融合,打造專業化、智能化人才培養基地。事實上,臻芯科技科技和永青儀電兩家公司的人才培養策略,也成為了貴陽市很多智能制造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密碼”。隨著新國發2號文件的出台,在智能制造、人才培養等方面有一攬子利好政策,為貴州闖出新的“黃金十年”給予了極大支持,也為貴陽市進入新型工業化發展提供了機遇。

貴陽市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貴陽市將繼續堅定不移實施大數據戰略行動,堅持創新驅動,發揮省會城市人才集聚和數據中心建設帶動作用,進一步壯大發展具有傳統優勢的新型電子元器件產業,大力發展具有市場競爭力與產業帶動能力智能終端產業,著力推動產業集聚化、特色化、高端化發展,為構建高質量發展工業產業體系、奮力實現“工業大突破”提供重要支撐,力爭到2025年電子信息制造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