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相連,莞銅共繪文旅新畫卷

跟隨時間的指針,回轉到2021年3月。海濱城市東莞市從江蘇省蘇州市手裡接過對口幫扶銅仁市工作的“接力棒”,開啟了新一輪的東西部協作。
銅仁地處武陵山區腹地,山水秀麗、風景如畫,是貴州“山地公園省”的重要組成部分,東莞不僅有“世界工廠”的美譽,還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且培育了諸多潛力巨大、特色鮮明文化產業園區。兩座一東一西,文化資源稟賦各異的城市,在東西協作東風的吹拂下,共同開啟了文旅融合發展的新篇章。
文化傳情潤銅仁
“東莞與銅仁雖相隔千裡,文化資源稟賦各異,但是互補性很強,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巨大。”在東莞·銅仁文廣旅體東西部協作對接座談會上,東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曉棠如是說。
去年7月,東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銅仁市文體廣電旅游局簽訂了《東莞·銅仁文化廣電旅游體育東西部協作協議》,明確了莞銅兩地重點做好宣傳推廣、旅游合作、產業發展、文化體育交流、人才隊伍等五方面工作。
自莞銅深入開展文化旅游的交流與合作以來,東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堅持“東莞所能、銅仁所需”原則,與我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多次交流互訪,圍繞文化藝術交流、文旅資源和產品宣傳推廣等方面開展多層次的協作,讓兩地人民的聯系和友誼不斷增進。
為推廣莞銅非遺文化,東莞矮仔腸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呂襯嬋將東莞臘腸的歷史、技藝等帶進了銅仁市逸群小學的課堂。該校教師楊琳琳說:“讓非遺文化走進青少年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既有助於孩子們近距離接觸非遺文化、熟悉非遺文化,更實現了非遺文化在青少年一代身上的繼承與發展。”
在中南門歷史文化旅游區飛山宮裡,莞銅非遺文化交流展演迸發出絢麗光彩。
東莞市文旅志願者把莞香、古琴、麒麟舞等具有濃郁東莞傳統特色的非遺項目帶到了銅仁,與銅仁的儺戲、花燈戲、金錢杆等非遺項目進行了聯合匯演,為銅仁群眾帶來別樣的視覺盛宴,吸引了大量銅仁市民駐足觀看。
此外,東莞還精心挑選了800冊少兒類圖書,捐贈給銅仁市萬山區第二十九小學……東莞銅仁青年書畫家作品交流展的舉辦,雲集東莞、銅仁兩地知名青年畫家80余幅優秀作品。
隨著一場場文化交流活動的成功舉辦,兩地文旅發展不斷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更寬領域邁進。
深入採風繪新景
為深入促進兩地友誼,由東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銅仁市文體廣電旅游局聯合主辦的“夢同心 藝‘銅’行”東莞青年文藝人才赴銅仁創作採風交流系列活動成功舉辦,通過舉辦書畫交流展、沙龍座談、實地走訪、創作寫生等方式,推動東西部協作在文化藝術領域生根發芽。
朱砂古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那個年代”一條街、汞礦工業遺產博物館等地備受東莞青年文藝人才喜愛,紛紛表示置身“那個年代”,玉米、辣椒、稻穗等五谷雜糧與充滿特色老建筑交相輝映,織就了一幅充滿澎湃歲月的畫卷。
在貴州儺文化博物館、中南門歷史文化旅游區、飛山宮、苗王城······各類青年藝術家選擇了自己的採風形式:繪畫類青年藝術家現場寫生,積累創作素材﹔音樂類青年藝術家用心聆聽少數民族歌曲,尋找創作靈感﹔戲曲類青年藝術家通過直播,為特色產品代言推廣。
值得一提的是,東莞助推“梵天淨土·桃源銅仁”文旅產品亮相2021粵港澳大灣區公共文化和旅游產品(東莞)採購會,宣傳推介以梵淨山國家5A級旅游景區、中南門歷史文化旅游區為代表的銅仁文化旅游資源,展示以梵淨山獨有的黔金絲猴為元素設計的文創IP“毛弟”系列產品等。
採購會期間,和銅仁美景、文化相關的帆布包、T恤、永恆筆等實用性強、有創意的“毛弟”本土文創產品受到參會人員歡迎,展館吸引了不少本地市民和採購企業紛紛前來咨詢和“打卡”,助推銅仁文旅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搶抓機遇謀發展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在莞銅文藝結對協作中,一系列活動,一場場文化碰撞,讓兩地文旅發展擦出了別樣的火花,亦讓兩地的友誼在彼此交流中不斷升華,匯聚成友好暖流,不斷推動兩地文化體育旅游事業與產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初,國務院重磅出台新國發2號文件,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貴州的極大關心、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為貴州為銅仁奮力闖新路開新局搶新機出新績指明了前進方向。
文件中明確提出:促進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繁榮發展,積極發展民族、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加強民族傳統手工藝保護與傳承,打造民族文化創意產品和旅游商品品牌。
在搶抓機遇中闖新路,在奮勇擔當中開新局。
下步,莞銅兩地將進一步加大文化旅游招商推介活動力度,充分利用東莞旅游輸出大市優勢,發動優質文體旅游企業來銅發掘商機、開拓市場,助推我市“旅游+多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共同搭建好莞銅文創、體育裝備制造企業合作平台,把銅仁非遺、民族文化、生態文化等資源轉化為獨具銅仁風格的文創旅游商品。(李紫英、劉敏)
來源:銅仁市政府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