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田壩村裡栽“梧桐”

青山疊翠、溪流潺潺、房屋古朴、梯田層層、牛羊成群……這迷人的地方是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大坡鎮田壩村。在這裡,由中國石油集團出資打造、成功入選“貴州特色民宿”的“梧桐山民宿”,已成為都市人“復得返自然”的精神棲息地,也成為當地群眾振興鄉村、奔赴美好生活的幸福載體。
梧桐山民宿。
栽“梧桐”
2017年之前,田壩村830戶村民中有277戶貧困戶,村民依靠種植水稻或外出務工謀生。該村對外交通極為不便,群眾出行全靠自己挖的一條土路。“到最近的集市趕集,也需要走兩個多小時。”憶起往昔,55歲的村民袁開成說。
田壩村是一個山村,面積12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達77%,白天梯田壯美,夜晚星空澄澈,年平均氣溫20℃,自然風景美得像一片桃花源。
梧桐山民宿。
“有沒有一種可能,將田壩村打造為都市人心向往之的旅游目的地?”中石油選派到習水挂職的縣委常委、副縣長賈文新思索著。
大坡鎮是習水縣整鎮推進旅游的鄉鎮。田壩村距飛鴿森林公園、四面山景區21公裡,距三岔河景區12公裡,加上自身的苗嶺風情,具備開展鄉村旅游的條件。經過深入調研,2018年,中國石油集團在田壩村啟動了累計投入3000余萬元的“梧桐山民宿”項目,該項目通過發動群眾、成立合作社、修公路,按黔北民居風格,在田壩村原有地基上建起10棟民宿院落,最大限度還原了原來建筑的外觀和結構,與村內之前保存完好的近30棟古木結構民宅融為一體。
梧桐山民宿。
發展鄉村旅游的硬件具備了,提升服務質量及民宿運營水准成為關鍵。為民宿配備的服務管家,都是當地務工群眾。中國石油集團特意邀請專業老師,對他們開展專業培訓。
“田壩村的嬗變是驚人的,‘管家’的蛻變也是驚人的。”梧桐山民宿項目經理劉駿介紹。田壩村以鄉村旅游為主打產業,與大坡旅游小鎮建設、產業幫扶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已成為周邊聞名的美麗鄉村。
引“鳳凰”
“就讓這一切的畫面藏在心裡最深處,帶回我生活的城市,講給我的親人朋友們聽,告訴他們,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詩和遠方也觸手可及。”2020年11月,中國扶貧基金會百美村宿田壩村公益體驗官熊奧博在自己的文章中這樣寫道。
梧桐山民宿。
網友“英子同學”拍攝了視頻“梯田深處有人家”﹔當地作協主席吳付剛撰寫了美文《從一粒種子度量一棵大樹——我看見的梧桐山》﹔網友“鄉下野”發出了倡議,到盛夏的梧桐山,享受“螢火虫奇妙之旅”……梧桐山成了網紅打卡地,越來越多的人涌入梧桐山民宿。中國石油集團栽下的“梧桐”,終於成了“鳳凰”的夢想棲息地。
梧桐山民宿。
偶爾想逃離
哪怕只是短暫地離開
去一片寬廣的天地
我隻想伸開腿腳的時候
碰不到鋼鐵和水泥
……
中央電視台錄制《你好生活》節目第三季,一直在尋覓這樣一方天地,節目組最終選定田壩村。“最開心的是見到了倪萍老師。” 直到現在,梧桐山民宿的管家們一提到此事便興奮不已。
自2020年9月梧桐山民宿正式運營以來,游客總是絡繹不絕,夏天旺季,10棟樓38間民宿更是一房難求。民宿所在的田壩村龍田組,是苗族聚居地,有苗族同胞31戶181人,民族文化特色鮮明。夏天的夜晚,游客們圍坐在篝火旁,與熱情好客的苗家兒女載歌載舞。
梧桐山民宿歡迎您。
2021年,梧桐山民宿共運營247天,入住5124人,收入達151萬元。隨著周邊3條高速公路及旅游公路建成通車,梧桐山民宿距重慶市僅1.5小時車程,迎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
促振興
“公公86歲,婆婆87歲,我們想回家盡孝。”梧桐山民宿招“管家”,在外打工20多年的任樹芝和老公一起選擇了回家。父輩們經受了太多的艱辛,任樹芝想讓他們過一個幸福的晚年。
任樹芝是梧桐山民宿第一批接受培訓的“管家”,已經在這裡工作了近兩年。為了提升自己的廚藝水准,更好地服務游客,任樹芝是一有空就下廚,全家人都成了她的新菜品試吃員。
熱情好客的苗家兒女。
劉玲也是第一批接受培訓的“管家”。選擇到梧桐山民宿務工,37歲的她既能打工有收入,又能照顧好兩個上學的孩子。
“受益的不僅是‘管家’。”民宿工作人員介紹,梧桐山為田壩村帶來的游客,使村裡的旅游服務繁榮起來。很多村民開起了農家樂,還有些村民籌劃著改造自家的空閑房間,自己開民宿。
熱情好客的苗家兒女。
梧桐山民宿項目的產權,歸田壩村農田組全體村民所有。村裡成立了龍田善水鄉村旅游農民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與運營公司合作,負責分配收益。合作社按照“一個基本,三個原則”的分配方式,進行股權確權,建立分紅機制。“一個基本”指的是全體村民共享,每人都有“人頭股”﹔“三個原則” 指的是“多投多得、多勞多得和扶危濟困”。項目所得利益用於全體社員分紅、合作社發展基金、村庄公共事業、幫扶弱勢群體。截至目前,合作社登記認定股權156戶560人。其中,脫貧戶6戶24人。解決村民就業30人,就業人員每人年收入在3萬至4萬元。直接銷售農副產品近30萬元,間接帶動周邊農戶增收80萬元。
梧桐山成了網紅打卡地。
“鄉村振興,歸根到底是以人為本的振興。”在梧桐山項目分紅的前期籌備會上,賈文新分享著自己的感悟,“群眾好,才是真的好!”(文/向小東 圖由中國扶貧基金會百美村宿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