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省生態環境廳>>新聞資訊

生態立市,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文章

——寫在2022年貴陽市兩會即將召開之際(一)

2022年01月20日09:05 | 來源:貴陽日報
小字號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貴州生態文明建設,從“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到“要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殷殷囑托如燈塔,指引貴州生態文明建設不斷邁上新台階。

一直以來,貴陽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科學推進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新路。

去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貴州視察,到現在已快過去一年。貴陽貴安站在“十四五”開局、“強省會”起步的關鍵點,將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定不移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以更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讓綠水青山越來越美、金山銀山越做越大,高質量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城市。

加強保護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堅定不移強生態,就是要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一直以來,貴陽高舉生態文明建設旗幟,先試先行,出台條例、設立專門機構、調整政策措施,讓生態保護成為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一道紅線——

先后出台《貴陽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規劃》《中共貴陽市委關於大生態戰略貴陽行動的實施意見》等,從政策層面筑牢生態文明根基﹔

組建全國首個環保法庭、環保審判庭,明確受理國家機關、環保組織乃至志願者個人作為原告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集中挂牌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生態保護審判庭、貴陽市人民檢察院生態保護檢察局、貴陽市公安局生態保護分局,在全國率先建成較為完善的生態文明司法體系﹔

制定國內首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地方性法規《貴陽市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條例》,區域限批制度、監督員制度、超時默認制度等內容首次被寫進地方性法規﹔

……

如今的貴陽,生態保護的法治屏障已基本筑牢。

此外,作為長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貴陽市還出台一系列措施,狠抓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

近年來,全市森林覆蓋率由46.5%提高到55%,提高8.5個百分點﹔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9%以上﹔新建城市再生水廠26座,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98.5%﹔完成19條排污大溝整治,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部消除﹔建成“千園之城”﹔新能源、清潔能源公交車佔公交車的比重達到98%。

這些令人振奮的成績背后,是貴陽市以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為抓手,為全力鞏固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天更藍。通過“挂圖作戰、建賬銷號”的方式,完成十大行業的治污減排工作﹔開展揚塵污染防治、推動城市清潔能源使用、推進機動車污染防治,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天氣,空氣質量在全國省會城市中名列前茅。

水更碧。將全市96條河流全部納入管控范圍,加強地表水環境管理﹔全面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問題排查整治,實施金鐘河流域和南明河流域生態補償,對全市2388個河流排口進行溯源分析﹔全力推進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和全國人大執法檢查等督察檢查反饋問題整改。

地更綠。制定出台《貴陽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確全市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陸續開展重點行業及199家重點企業的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完成全市240個加油站的防滲改造,並開出全省第一張土壤環境執法罰單。

產業升級

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

知之愈明,行之愈篤。近年來,貴陽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綠色效益、能源消費、資源利用、節能減排等方面全面發力,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旅游業和大健康產業,建成一批綠色化、循環化產業園區,以綠色賦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古色古香的入村寨門、干淨整潔的石板小路、漂亮典雅的文化長廊、平整寬闊的健身廣場……自2016年開始打造綠色生態型村寨以來,花溪區青岩鎮龍井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無人問津的偏僻村落發展成為集生態和民族文化於一體的鄉村旅游發展典型,並榮獲“全國文明村鎮”“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美麗宜居示范村庄”等稱號。

近年來,貴陽市通過拓展農業的觀光、體驗、休閑、度假、康養、教育等多元功能,打造了“十裡畫廊”“泉城五韻”“蓬萊仙界”“桃源八寨”等一批鄉村旅游示范點,推出了水東鄉舍等旅游業“三變”改革示范性項目。2019年,全市鄉村旅游綜合收入達180.85億元,同比增長21%。2020年,雖受疫情影響,但全年鄉村旅游總收入也達到了162億元。

貴陽市還圍繞“五子登科”主導產業,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充分發揮地理氣候、生態環境等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如今,全市以獼猴桃、桃、李、枇杷、櫻桃、葡萄、楊梅等樹種為主導的精品水果果園面積突破120萬畝,茶園面積達28萬余畝,中藥材種植面積達35萬畝,“全產業鏈”建成7大標准化牧場,一產增加值從“十二五”末期的129.9億元增加到“十三五”末期的178.31億元,年均增長5.5%。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守好綠水青山,方能收獲金山銀山。

貴陽全力推進磷石膏資源綜合利用,大力促進磷化工產業綠色、創新、集約、高效發展,闖出了一條磷石膏資源綜合利用的綠色循環之路。

“十三五”以來,貴陽縱深推進“千企改造”“千企引進”“萬企融合”,全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空間布局日趨合理。自2016年實施“千企改造”以來,全市累計實施“千企改造”的企業有537家,實施“千企改造”的項目有581個,項目總投資2195億元,磷煤化工、鋁及鋁加工、特色食品、健康醫藥、裝備制造、新型建材等領域涌現出一大批示范項目和工程,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

2020年,貴陽市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4.1:36:59.9,新經濟、綠色經濟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提高到24%、46%。2020年,貴陽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完成省政府下達目標,磷石膏年消納能力達740萬噸,基本實現“產消平衡”,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達98%以上。貴陽貴安共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綠色貸款余額達1817.35億元。

以思路換出路,在“兩山”理論實踐過程中,貴陽將生態優勢轉換為產業優勢、競爭優勢,以主導產業為引領,帶動全市產業發展,實現了生態與發展、富裕與美麗的雙贏。

建設加速

讓群眾共享生態紅利

每天傍晚,在高新區白鷺湖創客公園,不少人全家出動,沿著湖邊散步。“以前家人逛公園必須‘出遠門’,散步隻能在馬路邊走走,灰塵大還不安全,現在小區門口就有公園,每天都可以逛一逛。”周邊居民感嘆。

2015年,貴陽市啟動“千園之城”建設,著力構建貼近生活、服務群眾的生態公園體系,按照規劃,“千園之城”必須滿足“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要求,既要有標志性的大廣場、大公園,也要有遍布全城的小公園、微公園,以充分滿足市民的各類需求。

為做足做好“千園”文章,貴陽科學利用森林、濕地、山體等自然資源和綠色空間,高標准、高品質打造公園城市,一步步實現“城在園中、園在城中”的構想。如今,貴陽已建成公園1025個,成為名副其實的“千園之城”。

山水總相依,碧水繞林城。穿城而過的南明河,是貴陽的母親河。為實現南明河水清岸綠的目標,貴陽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

2012年11月,貴陽市全面啟動南明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大力推進河道整治、生態修復、污水處理、再生利用、面源治理等工作,逐步改善和提升南明河水質。從2017年開始,貴陽市圍繞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能力、提升河道自淨能力做“加法”,完善排水系統清污分流、治理跑冒滴漏做“減法”,在居民集中居住的老城區就地就近新建18座污水處理廠。目前,18座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水質已全部實現達標排放,其中,14座下沉式地下污水處理廠不僅節省了大量建設用地,其置換、配套的市政綠地、濕地公園更是讓老百姓享受到實惠,實現了生態效益和民生紅利的雙贏。

2021年1月,央視《新聞聯播》聚焦貴陽南明河由濁到清的“蝶變”,鏡頭中的南明河水清、岸綠、河暢、景美。數據顯示,目前,南明河中心城區段水質穩定達到Ⅳ類以上,部分區域達Ⅲ類及以上,污染物濃度平均下降了11.2%。南明河干流城區段水生動植物種群類型日益豐富,生物多樣性指數、生態系統完整性顯著提高,沉水植物覆蓋率由15%提高至75%。

一河清流、百山擁城、千園競美,山水林城風光旖旎。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錢麗 章婧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