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德江視窗>>德江頭條

德江創新打造“一心五城”區域性中心城市

2022年01月10日11:24 |
小字號

黔中砥柱,樞紐德江。位於武陵山經濟協作區、成渝經濟圈、黔中經濟圈的“交匯點”, 是國家住建部批復的黔東北區域性專業型中心城市、省委定位的區域性支點城市。轄11個鎮8個鄉3個街道344個行政村,總人口56萬人,國土面積2072平方公裡。

近年來,德江縣緊扣加快建成新時代黔東北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目標定位,立足“十四五”規劃布局,創新推出“疏老城、活新城”總體思路,不斷提升城市綜合治理水平,豐富城市內涵,圍繞建設區域性樞紐之城、商業之城、產業之城、教育之城、綠色之城,傾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編織交通密網,打造樞紐之城

編織水運網。以協力構建貴州省水運大通道,北入長江門戶,連接成渝雙城經濟圈為目標,將烏江流域途經縣域的共和碼頭提級為“500噸級”,復活沉寂近20年的“黃金水道”。截至目前,新建的2艘500噸級散貨船“航電609、航電611”和之前的11艘500噸級船舶順利吉水,並迎來開陽港區北上長江首航貨船順利通航的繁華盛景。

編織陸路網。緊扣脫貧攻堅“四場硬仗”戰略機遇,加大城鎮路網規劃建設力度,構建城鄉“一小時交通圈”,徹底破解群眾出行難問題。截至目前,完成縣鄉村三級公路新建和改擴建1584條5519公裡,實現全縣344個行政村2929個村民小組“組組通硬化路”目標,開通313個鄉村客運站點,完成國道G352、G326和省道S203、S204、S303共361公裡改擴建工程,實現杭瑞、沿德、德務高速公路過境德江裡程99.68公裡,開工德江至余慶高速公路。力爭規劃過境德江鐵路建設,聚力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體系。

編織航空網。為建成水陸空互濟、四連八通的樞紐之城,縣委、縣政府高位謀劃,於2021年8月,黔北(德江)民用機場初步設計獲得民航西南地區管理局和貴州省發改委批復。根據規劃數據顯示,一期工程按年旅客吞吐量55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350噸的目標設計。機場主要服務區域為銅仁市的德江、沿河、思南、印江、石阡和遵義市的鳳岡、務川、道真等周邊縣近500萬人口。已於2021年12月15日開工建設。

豐富業態布局,打造商業之城

提升城市品位。按照“疏老城、活新城”思路,優化“一核一心一區五帶”新型城鎮化空間布局,重點對城區人行步道、背街小巷、玉溪河畔、城市夜空等進行提級改造,將縣城周邊6個鄉鎮列入同城化發展,其余鄉鎮按區位優勢分別打造成“紅色文化+農旅”“烏江航運+旅游”“休閑避暑+康養”等專業型鄉鎮,從商業功能、行業融合、項目謀劃、服務保障等全面配套優化。截至目前,領先完成南城新型城鎮化空間布局,全面推進老城區商業中心段提級改造,深化北城工業集聚區業態擴能轉型升級。

優化商業商圈。借助大數據平台,線進改善型、提升型、高端型房產市場和高端品牌商場商圈入駐德江。截至目前上推行“互聯網+”商業模式,扶持一批淘寶、1688平台、京東等平台網店,挖掘網紅帶貨資源,推進大數據與商業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線下重點引,高標准打造商業綜合體1個、步行商街2個、專業商貿市場3個、汽貿園1個、農貿市場6個。培育活躍電商企業11家、電商店鋪96家,建成農村電商運營服務站點39個。引進合力超市、大潤發超市等4家大型商業超市入駐德江。

健全物流體系。依托產業基礎和區位條件,空前規劃北城集聚區智慧物流倉儲中心、共和物流園加油站、武陵山信息服務園等現代物流項目,健全智能倉儲、智能配送、綠色物流體系,全新打造集智慧物流示范園區、現代物流基礎服務平台等一體的全物流鏈條。截至目前,建成黔東北區域“交郵融合”示范中心,完成縣域22個鄉鎮和街道“交郵融合”快遞合作點建設,日處理快遞量達4.2萬件。建成煎茶冷鏈物流園1個,年處理冷鏈物品12萬立方米。

做大經濟總量,打造產業之城

做大農特產業。圍繞國家住建部批復的黔東北區域性專業型中心城市定位目標,高位推進“三帶兩區”產業布局,整縣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創新推出肉牛、天麻、花椒品牌,同步發展臍橙、核桃等特色產業和“復興豬”地標產業,集中打造黔東北農特產品加工中心,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截至目前,培育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82家,建成復興、坳田肉牛產業等示范園5個,全縣存欄肉牛14.84萬頭,年出欄肉牛4.99萬頭,產值5.6億元。建成高山、沙溪天麻示范帶,開發天麻系列產品10個,年種植天麻面積50萬平方米,綜合產值3.25億元,並獲得國家級地理標志保護、有機產品認証。全縣種植花椒20萬畝,穩坪鎮金庄村花椒列入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名單。

做強工業產業。圍繞200億級園區規劃目標,創新建設高新技術孵化園、特色農業科技園和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實現“一區三園”集群化發展。印發了《貴州德江經濟開發區城北工業園區綜合型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建設企業轉型升級及退讓實施方案》,逐步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對“僵尸企業”實行“騰籠換鳥”,盤活閑置資產資源,推動工業企業、工業項目向園區集聚。截至目前,全縣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1戶,年產值達19.25億元。引進工業類項目21個,投資總額15.5億元。實施“騰籠換鳥”項目企業7個。

做優旅游產業。以“一城四區”旅游產業布局為主線,依托生態優勢和文化資源稟賦,積極推進楓香溪紅色會址、五彩洋山河、烏江秘境等A級景區轉型升級,創新推出“旅游+”“+旅游”發展機制,主動融入梵淨山生態旅游圈、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旅游線路、遵義紅色文化旅游圈、烏江生態文化旅游帶,與周邊地區游客互送和景區互認,聚力唱響“烏江秘境·歡樂德江”品牌。截至目前,楓香溪紅色會址、五彩洋山河、烏江秘境等旅游景區景點火熱推出,現有旅游出行類企業11家,2021年國慶期間接待游客30.8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69億元。

深化教育改革,打造教育之城

優化教育空間。圍繞高等教育優、高中教育強、職業教育好、基礎教育實、學前教育惠的黔東北區域教育中心目標,創新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機制,主動適應高考綜合改革,落實義務教育“雙減”政策,全面推進“互聯網+”教育和集團化辦學模式,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積極推進烏江學院、貴州工程職業學院提級擴容,擬引進社會資本新建2所醫療、工業等方面高等學院,全面推動各類教育均衡發展。截至目前,全縣建成高等學院2所,中等職校1所,縣級高中3所,民辦高中2所,組建集團化辦學初中教育6個,小學教育7個,學前教育縣級集團5個、鄉鎮集團21個。

強化師資水平。出台《德江縣“十四五”期間“強師工程”實施方案》《德江縣教育教學質量評價辦法》等方案,深入實施鑄魂、提能、薪火、強根、增效、建強等“六項行動”,通過開展“觀聽查研”教學視導,引進“名師教學”、推選一批“學科領頭人”、舉辦“優質課”大比拼、培育“三名工程”等重要舉措,全新打造“教研聯盟”升級版,推動全縣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2020年以來,視導組推門觀課1300余次、反饋並整改問題1267條,引進省內教育外專家68人次,舉辦優質課競賽42次,選任學科領頭人117名,培育名校(園)長20人、名師74人、名班主任24人、骨干教師959人。

淨化校園環境。始終把強化教師隊伍建設作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先導,率先實施新時代強師工程,狠抓師德師風建設,以“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先后邀請國家級心理咨詢師、省內外教育專家等開展師德專題講座,通過以案說教、組織觀看警示教育和開展違規接受“吃請”等專項治理行動,讓全體教師遵法紀、知敬畏。2020年以來,邀請專家開展師德師風講座100余場次,受訓教師6000余人次。

守護綠水青山,打造綠色之城

守護山水底色。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搶抓貴州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機遇,扎實推進全域綠化“六綠”攻堅行動,廣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繼續在重點區域實施封山育林,全力實施25度以上陡坡退耕還林、荒山造林、石漠化治理等林業生態工程。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投入綠化資金4億余元,完成營造林5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3.57%,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

永葆環境原色。以“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為契機,圍繞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和農業面源污染等突出問題,印發了《德江縣2021年黨政領導包保督導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方案》,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度,成立了以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雙組長”,建立“雙牽頭”工作機制,全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和污染防治攻堅戰。截至目前,全縣實現畜禽養殖場排放、工業污染治理全面達標,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建成縣城污水處理廠4座、鄉鎮級污水處理廠19個,日處理量達3.5萬噸。縣城區污水處理二廠日處理10000m3/d擴容工程即將投運。

增靚城市美色。圍繞爭創省級園林城市核心目標,持續加大城市衛生配套設施投入,全面推行“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生活垃圾處置機制,積極開展城區建筑工地及道路揚塵、餐飲燃煤油煙排放等綜合整治行動。重點打造貫穿主城玉溪河濱休閑景觀帶,同步推進北城公園、大洞溝公園和大犀山體育公園建設,全力構建山水相依、生態宜居的綠色之城。截至目前,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和省級文明城市,高品位建成佔地2.2萬平方米的玉溪河濱休閑景觀帶,提改城區雨污管網51.72公裡,引進日處理量500噸級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1個,配備整體式新型環保垃圾中轉站9座,日處理量10噸的醫療廢物處置中心1個。(李潤、劉飛)

來源:銅仁日報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