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給牛兒發身份証 讓牛兒“智慧”成長

梅花村的“數字牛”很牛

2021年12月30日09:30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12月28日,納雍縣厙東關鄉梅花村養牛場,劉日輝和顏冬梅與往常一樣來到這裡,拿著手持設備,遠遠對著一頭牛的耳朵掃了一下,隻聽“滴”的一聲,一個二維碼顯示出來。用手機微信掃一掃,這頭牛的牛場名稱、品種、購買日期、購買地點、數字芯片號、授精記錄、防疫記錄、治療記錄等信息一目了然。

原來,每頭牛的耳標中都植入了數字芯片。被賦予的數字身份証,全程記錄了牛的成長過程。將來,這裡的牛肉被端上餐桌時,食客隻需掃一掃二維碼,就能對整體溯源信息了如指掌。

劉日輝是廣東人。2020年7月,在粵黔協作大背景下,他和他的宇雲科技公司接受廣東省第一扶貧協作組的邀請,首期投入700多萬元,與當地農戶合作,成立了納雍牛群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採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運用現代信息化手段,發展梅花村的養牛產業,並聘請當地有豐富養牛經驗的顏冬梅任養牛場場長。

看著手機掃出來的身份証信息,劉日輝放下心來,“今天一切正常。”

“如今,養殖業發展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所以養牛場一開始就是奔著‘智慧’去的。”

劉日輝介紹,目前,養牛場存欄102頭牛,是西門塔爾和安格斯品種,主要以安格斯肉牛為主。為了養好牛,養牛場依托宇雲科技公司,搭建牛群AI智慧平台,採取“牛場標識+日期標識+出生(購買)日期+性別標識+隨機碼”規則,賦予每頭牛一生相隨的數字身份。以此為基礎,宇雲科技公司又專門研發了“數字慧養牛”APP,實現實時管理。

一旁的顏冬梅把收集到的數據逐一記錄下來,經過計算,很快就制定好了這一天的養牛場管理計劃。

“每頭牛都有自己專屬的身份証,戶籍和族譜信息一目了然。即使人不在現場,也可以隨時知道每頭牛吃好了沒、積食了沒有、防疫到位了沒有、牛圈清理消毒了沒……”

顏冬梅說,大數據和養殖業的深度融合,使梅花村養牛場具備了人機語音交互、流程化管理、標准化喂養、成長可追溯可跟蹤、全方位攝像監控回放、重要事件提醒、智能研判預警等功能,運營起來方便快捷,省力省事。

據了解,梅花村養牛場不僅所有信息進入“數字慧庫”,還流轉20畝荒山地用來作為牛的活動區域,流轉30畝土地用來種植草料。草料收割后土地又會交給村民種植水果蘿卜,實現一地多用、錯時創收。

如今,在養牛場的帶動下,梅花村已規劃了種草、用牛糞養蚯蚓、蚯蚓養牛蛙、牛蛙農家樂等一體化循環項目,真正走上了產業化發展的道路,

“明年我們還要把牛的存欄數增加到200頭,按現在每頭牛5萬元的價格計,將近千萬元的產值,這可是村裡的希望。”劉日輝說。

忙活完一天的工作,劉日輝和顏冬梅離開了養牛場。幾隻喜鵲飛落在牛群旁的樹枝上,兩條德國牧羊犬盡職地在草地上奔跑,遠處傳來“哞哞”的叫聲,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呈現在眼前。(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郎艷林、王夢玥、付丹陽)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