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思南視窗>>社會傳真

思南縣亭子壩鎮生豬養殖成規模

2021年12月29日09:24 |
小字號

本報訊(黃林) “我們今天將迎來首批2200頭生豬上欄。”張美權笑容滿面地說。清晨天剛蒙蒙亮,在思南縣亭子壩鎮青龍村王架山,村民張美權一早就起來吆喝著十幾個工人在養殖場內忙碌著,放料升溫、消毒滅菌、添水加料……每一個步驟都一絲不苟。

55歲的張美權是一名退役軍人,2020年前和妻子一直在外務工,主要靠務工、跑出租、做小生意養家糊口,一年收入隻能滿足一大家人日常開銷,去年在多方調研后他有了規模養殖生豬的想法,現在一年賺得幾十萬元,是以前的幾倍。

提起當初養豬的想法,張美權打開了“話匣子”。“近年來年齡不斷增大,也沒法干重活,還沒到該休息的年紀,肩上的責任還是很重,退役后享受了一定的優撫政策,我自己也得想‘點子’發揮余熱。”就這樣,2020年春節返鄉時,當鄉村振興工作隊和村“兩委”宣傳蔬菜產業發展時,張美權談起了養殖生豬的想法,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大力支持,從當初“養豬小白”到如今的“養豬能手”,這背后充滿了付出與汗水。

“以前養豬成本高,不懂技術,養殖時間長,種植糧食收入較少,幾個小孩讀書家庭負擔重。今年,我們村建起了生豬養殖場,我在這裡當飼養員,一個月工資4500元,比我種地的收入翻了幾番!感謝黨的好政策,我今后還要多學習養殖知識,一定要把豬養好。”青龍村村民何某說。

然而,就在今年3月,該鎮主要領導到村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調研時發現,該養殖場生豬遲遲未上欄。見此場景,基地負責人張美權連忙上前說:“目前基礎設施部分全部建設完成,供電問題遲遲未得到解決。”

了解情況后,該鎮主要領導立即將問題反饋給青龍村工作隊和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核實,工作隊立即組建工作專班,召開研判會議,明確專人負責對接。原來前期養殖場投入資金大,導致資金鏈斷裂。今年5月在鎮多方協調和幫助下供電問題得到徹底解決,10月迎來首批生豬上欄。

養殖場與溫氏集團合作,採取“公司+農戶+基地”合作養殖模式,實行“六統一”養殖模式(統一提供豬苗、統一供應飼料、統一提供獸藥、統一技術管理、統一收購生豬、統一信息管理),徹底消除技術、飼養管理、疫病防控等帶來的風險。張美權算了一筆賬,按照簽訂合同價按一年出欄兩次,每次出欄2200頭,每頭毛利潤300元左右,一年毛收入近80萬元。

為促進生豬養殖產業提質增效,該鎮引進溫氏集團,以“生態發展守底線、畜牧升級走新路、產業增收顯成效”的思路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豬養殖業,通過不斷強化政策扶持,引導養殖經營主體與脫貧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讓群眾共享產業發展紅利,實現穩定增收。

據悉,這只是亭子壩鎮生豬規模養殖的一個縮影。該鎮現有生豬養殖代養企業3家,年出欄1.2萬余頭,散戶遍布於各村寨,全鎮年出欄生豬2.4萬余頭。各規模養殖場分別與溫氏集團合作,採取“企業+合作社+貧困戶”“黨建+合作社”等模式,發展標准化生豬養殖,帶動更多群眾加入生豬養殖行列,不斷拓展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銅仁日報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