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人民日報看貴州

貴州正安

黔北邊陲小縣興起吉他產業

本報記者 蘇 濱 陳雋逸
2021年12月23日08: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正安縣吉他廣場。吳青鬆攝

貴州省正安縣曾是全國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遵義市唯一的深度貧困縣。2013年以來,正安縣大力推動吉他產業發展。2020年,正安吉他年產量600萬把,年產值接近60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吉他生產基地。8年時間,正安吉他產業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跨越,成為脫貧攻堅,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殿堂裡的西洋樂器如何“落戶”黔北山區的邊陲小縣?近日,記者實地探訪,揭開正安吉他產業的發展“密碼”。

引回吉他產業鏈

正安是勞務輸出大縣。正安常年有超過20萬人在外務工,其中,有將近6萬人在廣東等沿海地區的吉他制造廠工作。“從原材料進口、生產,到銷售、開琴行,廣東吉他產業全鏈條上都有正安人。”正安縣就業局職業能力建設工作負責人陳坤華介紹。

2012年,正安啟動“筑巢引鳳”,號召鄉友返鄉創業,變勞務輸出為“雁歸興正”,吉他產業成為目標。

2013年,正安建起國際吉他產業園,為企業提供標准廠房,並實行“三年免稅收,十年免房租”等優惠政策。1993年就外出務工的鄭傳玖將在廣州的神曲樂器制造有限公司搬回正安。第一批有六七家吉他企業入駐正安。

“過去,機器零部件壞了,要去外地買,企業得停工兩三天。”貴州金韻樂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江波介紹,而現在,無論是生產吉他的機器零件,還是吉他配件,都能在吉他產業園找到。通過政府和企業間的關系網絡大力招商引資,正安吉他產業形成集聚效應。

截至目前,貴州正安經濟開發區共有104家吉他生產及相關配套企業,涵蓋吉他生產、銷售、物流、培訓等類型企業。身處沿海的吉他產業鏈,正在正安落地生根。

強服務,定標准,興文化

既要引進來,也要服務好。正安實行“干部包保政策”,為企業提供“貴人服務”。“企業遇到問題隻需找到對接的干部,隻要是合理訴求,包保干部都會想法設法解決,為企業省時省力。”貴州正安經開區辦公室副主任葉斌介紹。

除政策等“硬”支持以外,正安還為吉他產業提供“軟”服務。

一是建立行業標准。2020年6月,正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制定的《正安吉他》團體標准正式施行,規范了吉他原料及產品加工、包裝銷售等環節。今年7月,正安縣人社局牽頭制定《吉他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范》並通過貴州省專家組評審,規范了吉他制造技能人才評定。

二是培育吉他文化。佔地2000平方米的吉他廣場成為當地的特色地標,街邊護欄點綴著音符和吉他元素,火鍋店裡也挂著當地生產的吉他……吉他成為正安家喻戶曉的樂器。正安還通過吉他文化進校園、吉他音樂節、《吉他兄弟》電視劇等形式推廣吉他文化。“形成人人知吉他、人人懂吉他的濃厚氛圍。”葉斌說。

完善人才培養體系

走進正安縣中等職業學校樂器修造實訓基地,三兩學生正在手工打磨吉他音孔。十幾把半成品吉他並排懸挂於架子上,等著學生們來上弦。

為培養吉他制作人才,2018年,正安縣中等職業學校增設樂器維修與制造(吉他)專業,教學生制作手工吉他。專業開設之初,學校與10多家吉他企業進行座談,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編寫教材。“學生能直接上手,企業都搶著要。”正安縣中等職業學校校長張信強介紹,今年,第一屆樂器修造專業的42名畢業生中,39名留在園區吉他企業工作。目前,正安縣中等職業學校樂器修造專業共有3個全日制班,在校學生158人。

“正安吉他產業能發展起來,最核心的就是人才。過去靠在外務工的正安人帶回來技術和管理人才,現在通過校企合作,為吉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正安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楊德波說。

原刊於《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12月23日 第 05 版)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