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一郎”潘小田:讓更多人知道荔波小七孔

潘小田在表演“獨竹船”。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陸青劍攝
手中握著一根長約4米的劃船竹竿,在小船上做著各種驚險動作:一會兒站在船尾讓船頭高高翹起,船尾幾乎沒入水中,引得岸上游客一陣驚呼﹔一會兒站在船尾做金雞獨立狀,而那根竹竿則穩穩地橫躺在肩膀上,讓游客嘆服他的平衡能力﹔一會兒兩腳分別點踩船幫,船身在劇烈搖晃中差一點進水沉沒……今年國慶假期,荔波小七孔景區臥龍潭景點一如既往地上演一場場水上技藝展示,被游客不斷吆喝喊好的那位船哥,就是景區水上安全員潘小田。
今年51歲的水族漢子潘小田網名叫“天下一郎”,一個很霸氣的名字。2018年,他到小七孔景區擔任水上安全員,負責游客的水上安全工作,同時還打撈水中浮漂,讓每天的河水干干淨淨地呈現在游客的視野裡。
剛開始工作時,潘小田覺得打撈浮漂不免有些單調,他尋思著找一些樂子為游客增添樂趣。他想,小七孔的水是游客最喜歡的,他們來到景區,總是對著碧綠的河水拍照,以此留下美好的紀念。如果自己能在船上做一些簡單的表演,說不定能吸引更多的游客。說干就干,業余時間,他就在那張窄窄的小船上練習金雞獨立、旋轉搖晃、點踩船幫、彈跳起伏等動作。“這些動作看上去很簡單,實際上考驗一個人的平衡能力。”記者問他練習時是否曾落在水裡,他自豪地說:“一次也沒有!我絕對能把得住小船的平衡!”
潘小田每天工作的那張小船,當地人稱為“老鴰船”,意思船像老鴰那麼小,船底僅能並站兩隻腳,一不小心就船翻人落水。潘小田打撈浮漂要不停地運動,小船在他的掌控之下一直處於平穩狀態。表演后,這張小船成了潘小田的腳下“玩物”,不管做怎樣的驚險動作,小船最多只是進一點水。他停止動作把水鳧干,然后繼續進行表演。
“沒想到我的這些花哨,讓我成了‘網紅’。很多游客用手機拍下我表演的視頻,然后發到抖音、快手上面。人們通過抖音、快手,曉得貴州有個好地方叫荔波,荔波有個好地方叫小七孔,當然也曉得小七孔景區的臥龍潭有個在船上表演的家伙!”潘小田興奮地說。
潘小田打開手機,翻出他保存的許多抖音視頻給記者欣賞,這些視頻全都配上音樂,有的還加了特效。正說著話,一名自稱來自成都的女游客要加他的微信,他熟練地打開手機二維碼。“我早知道這裡有個能在船上表演的‘天下一郎’,沒想到就是你啊!”女游客高興地說。
潘小田現在每月的工資是2000多元,對於這份固定工作,他很珍惜。夏天每天在水中打撈水中浮漂,“太陽很大,盡管腳下就是河水,但還是覺得比較晒。”每天6:50他來到景區,一路檢查還有哪些工作沒做好。下午游客離開景區,他七八點鐘才能回家。“水裡的浮漂要到太陽登頂的時候才冒出水面,我必須在第一時間把那些浮漂打撈干淨,讓游客眼裡和鏡頭裡的水,清清幽幽。打撈得差不多了,我才開始水上表演。”
見潘小田玩船玩出新境界,一些好奇的當地人也到小船上嘗試表演一番,也好讓人拍下視頻表現表現,但人還沒進入狀態,顛簸厲害的小船直接把人顛進河裡。“這個表演雖然不算絕技,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玩的。”頭幾天,潘小田在寨子裡砍了根小腿一般粗的麻竹,制作成8米長的“獨竹船”,想嘗試玩一玩電視裡的獨竹漂。“獨竹船”放在水裡,他拿著平衡竿站上去搖晃幾下,“沒想到我成功了!”他告訴記者,以后有機會,他還會向客人展示獨竹漂水上技藝,讓更多的人知道荔波小七孔。(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陸青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