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銅仁視窗>>社會傳真

石阡:技術服務送到田 茶農增收底氣足

2021年12月09日15:06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已經冬管的石阡縣五德鎮地印茶園。
已經冬管的石阡縣五德鎮地印茶園。

“這些茶園需要施肥了,要採取深挖打溝施肥,同時山上的斜坡地也可採取在上游施肥,肥料順水流經根部,就容易吸收而不流失,隻要冬季管護到位,明年每畝至少再增收1000元左右是不成問題的。”在石阡縣五德鎮地印村茶園裡,來自該縣茶葉部門的農技專家正在為茶農指導冬季茶園管護。

初冬時節,正是茶園冬管的最佳時期,做好茶園除草、修剪、施肥、除病虫害,直接影響到來年春季開園採茶的質量和效率,直接關系茶產業發展壯大。連日來,石阡縣農業部門結合職能職責,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將全縣農技人員分組到村,定點指導茶農開展茶園管護,切實解決廣大群眾的困難事、煩心事,努力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成為民服務成果,真正把實事辦實、好事辦好。

“茶園的科學管理很關鍵,不及時管、管得不好,都會影響來年採茶的質量和效率,通過技術人員現場指導,現在就懂得了在什麼時候管、怎麼管更科學,更有用了。”在該縣農技人員的科學指導下,五德鎮地印村大沖口組茶農胡國品初步掌握了冬季茶園管護的要領。

“大家看,這片老茶園通過前年的深修剪,現在重新長出來的枝條就比較粗壯了,而且很茂盛。今年我們在管理上確保施肥充足的同時,要對茶樹進行修枝整形,剪出篷面,便於明年的春茶採摘。”在石阡縣龍塘鎮大屯村,該村由於發展茶葉產業較早,村裡的部分茶樹呈現老化導致產量下降,從而降低了部分茶農種茶管茶的積極性。近年來,在省市縣農技部門專家的精准指導下,先后對該村500余畝老茶園採取深修建,讓茶園煥發生機,持續釋放綠色福利,助力茶企茶農增收。

冬日裡,草枯樹葉黃,山間田野沉寂蕭條。然而走進中國苔茶之鄉石阡縣的各茶園茶地裡,綠色、美景、勞作隨處可見,到處洋溢出生機盎然景象。石阡縣聚鳳鄉指甲坪村高坪茶場,是一個發展較早的茶場,從上世紀七十年代400多畝茶園起始,如今該片區茶葉發展面積已超2000多畝,僅僅石阡城億原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所屬茶園就有1050畝。

石阡城億原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作為長期從事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企業,也是農業部門關心關注的龍頭企業,該企業也十分注重茶園管護。

“我們一年的管護費一畝在1000元左右,主要是用於除草、施肥、修枝等。”石阡城億原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茶園負責人姜雪介紹,企業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和群眾的大力支持,特別是長期在茶園裡務工的群眾,大家對茶園也有了深厚的感情,春夏採茶,秋冬管護,無論是採收加工,還是茶園管護,大家都會認真對待,年務工增收兩萬余元收益十分滿意。

“茶葉生產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規范化種植、標准化管理決定著茶葉生產的價值取向,決定著市場的長遠前景和農民的切身利益。當前,我們首要任務就是發動好和引導好群眾把茶園管護好,為群眾提供管護技術幫助,把茶農培訓好,協調解決修剪機械、市場對接等困難和問題,我們的目標是讓我們老百姓把茶葉資源用好用足,讓茶園能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真正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持續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有力保障。”石阡縣農業農村局茶產業發展中心負責人田聰如是說。

據了解,石阡種茶歷史悠久,也是“苔茶發源地”。近年來,石阡縣始終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探索形成以苔茶產業為主導產業的發展新形式,堅定構建以茶葉為主導的“1+3”特色產業發展格局,把發展壯大苔茶產業作為助力全縣解決農村弱勞動力群體增收、助推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有力支撐。

截至目前,該縣茶園面積已達38.17萬畝,投產茶園33.18萬畝,茶葉加工企業160余家,已在省外城市建立專賣店及銷售點68個,省內縣級以上專賣店35個,網上銷售點43家,年產量達3.25萬噸,實現綜合產值32.92億元,受益群眾32.5萬人以上。(圖/文 孫偉、秦楚焱)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