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社會民生

改出顏值品質 改出生機活力

——雲岩區改造提升背街小巷工作綜述

2021年11月24日10:45 | 來源:貴陽日報
小字號

坑窪不平的路面全部換了“新裝”,雜亂的空中“蜘蛛網”不復存在,臟舊矮牆“變身”古色古香的文化牆……冬日雲岩,漫步在曾經很不起眼的背街小巷,映入眼帘的小巷新貌讓人印象深刻。

小巷雖小,卻與市民“天天見面”。一座城市的故事,往往就藏在巷陌深處,它們是城市的歷史脈絡所在。

今年以來,雲岩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推進“一圈兩場三改”建設,將改造提升50條群眾反映強烈的背街小巷作為重要民生實事,全力以赴解決事關群眾切實利益的“急難愁盼”,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今,伴隨著背街小巷提升打造工程陸續完工,昔日坑窪不平、塵土飛揚的“雜亂巷”紛紛開啟“美顏提升”模式,化身干淨整潔、韻味十足的“幸福街”。

提升改造后的雲岩區新添大道南段604號支巷。

強化統籌

夯實改造基礎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

雲岩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背街小巷綜合治理工作,在總結2020年背街小巷整體治理的基礎上,制定並印發了《貴陽市雲岩區2021年50條背街小巷環境綜合治理行動方案》,分清職責,下達任務,明確標准,確保全區背街小巷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有章可循。

為加強全面統籌,雲岩區及時成立了由區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的背街小巷環境綜合治理領導小組,下設背街小巷環境綜合治理組、資金保障組、督查考核組、背街小巷改造管理類工作組,進一步完善組織領導和定期調度機制。

在此基礎上,根據確定的治理標准,按照“區級統籌、屬地管理、一街一策、上下聯動、標本兼治”的原則,雲岩區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補齊短板為著力點,對背街小巷中存在的“臟、亂、差”共性問題,多措並舉綜合施策,從拆除私搭亂建、改造市政設施、改造沿街牆面、改造廣告牌匾、改造架空管線、改造沿街配電箱、改造沿街綠化、改造消防設施、強化環衛保潔、清理佔道經營、整治亂停亂放、規范夜市攤區、整頓三車亂象、健全長效機制等14個方面入手,全面開展整治工作,著力打造“干淨整潔、設施完善、秩序井然、環境舒適、生活便捷”的背街小巷環境。

“背街小巷雖‘背’且‘小’,卻是社區居民生活的大舞台、大空間,關系到廣大市民群眾生活的舒適度和幸福感,是社區環境微治理的‘主戰場’之一,至關重要。”雲岩區綜合行政執法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謝飛告訴記者,具體工作中,結合小巷的實際情況和區域發展相關規劃,雲岩區按照重點打造類、環境設施整治類、規范管控類三種類別,對50條背街小巷量體裁衣、分類打造,有序推進整體提升打造。

其中,重點打造類主要在重點區域、重要節點挖掘歷史底蘊,融入文化元素,植入新業態,凸顯區域特色,打造功能差異化、形態特色化、文態顯性化的特色﹔環境設施整治類以改造小巷現狀條件,滿足居民生活需求,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為主﹔管理類針對被納入雲岩區規劃范圍或現狀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的小巷,以規范管控、增強管理為主。

投入資金3400萬元,區政府累計召開15次專題調度會、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20次專題調度會、區政府主要領導現場調研5次、區政府分管領導現場調研7次,督辦督查局將背街小巷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列入區級考核內容加強督查監管……目標既定,使命必達。截至目前,雲岩區2021年背街小巷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完成率已達98%以上,剩余收尾工作將於年內如期完成。

順應民意

補齊民生短板

11月22日早上8點,茶店村村民袁強照例穿過新添大道南段604號支巷,前往不遠處的貴陽BRT快速公交新添立交公交站乘車。

與以往不同的是,雖然氣溫驟降、小雨淅瀝,袁強穿著白色的休閑鞋,一路踩著干淨整潔的路面前行,心情大好。

“坑窪破損的道路變成了嶄新的瀝青路面,雨水流進了路邊的下水管網,下雨天再也不用小心翼翼地踩著泥濘的道路上班,自然是非常高興的。”袁強笑著說,“政府幫咱們老百姓做的好事,大家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民生工程得民心。讓袁強“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的好事,是新添大道南段604號支巷這條背街小巷的提升改造工程。

不同於基礎條件好的主干道,新添大道南段604號支巷寬約5米,長約130米,是連接附近茶店村及大上海小區前往貴陽BRT快速公交新添立交站的重要通道,日均人流量約5000人左右。因為道路破損坑窪、圍牆外立面污損不整潔、道路無路燈、環境衛生臟亂差、車輛佔道亂停亂放等原因,附近居民出行極為不便。

“一直以來,由於缺少排水管網,每逢下雨,雨水混著泥土從山坡上沖下來,這條小巷就成了泥巴路。雨量大的時候,路上的積水都沒過腳踝,隻能脫了鞋子走過去。雖然鎮裡和市政部門每次出現問題都採取‘能疏則疏’的方式盡量處理,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附近群眾期盼改造的呼聲很大。”雲岩區黔靈鎮人民政府城管辦副主任梁雨波說。

雲岩區背街小巷環境綜合治理工程讓改造提升變成了現實。以全區背街小巷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為契機,黔靈鎮在充分傾聽群眾訴求、征集民意的基礎上,將新添大道南段604號支巷的改造上報至雲岩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不久后,經過現場實地調研、綜合研判,此處被列為雲岩區今年改造的50條背街小巷之一。

新建排水管線、改造人行道透水混凝土路面、鋪設石材盲道、新建花池、新增綠植景觀、安裝路燈、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宣傳圍牆……今年6月下旬開始,總投資100多萬元的提升改造工程有序開展,曾經困擾附近居民出行的“老大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經過打造,咱們不僅告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迫體驗,還新增了一個散步休閑的好去處。小巷現在環境非常優美,我經常帶孩子過來活動活動,非常愜意。”茶店村村民熊代權說。

聽民意,察民情,解民憂。值得一提的是,除新添大道南段604號支巷外,以“順應民意補短板”為著力點,以背街小巷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為依托,雲岩區多次優化改造方案,先后將金波路120號、普陀路141號、普陀路77號、市北路171-171號等多條群眾反映強烈的背街小巷調整納入年度改造計劃,第一時間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創新探索

激發生機活力

墨色小青磚鋪筑的圍牆、古色古香的方形燈箱、整齊劃一的門面門頭、文韻悠長的牆面裝飾……走進飛山橫街、公園西路、飛山街一帶,除了修葺一新的人行道、排水管網、瀝青路面,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扑面而來濃濃的“文化味”。

以背街小巷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為契機,對飛山橫街、公園西路、飛山街三條街進行整體規劃設計打造,是雲岩區今年深入開展背街小巷治理工作的創新探索。

“背街小巷改造作為城市更新行動的一部分,不僅要從硬件上‘提質’,還要在挖掘發展潛力、推動城市品質提升上面下功夫,要努力為人民群眾創造更高品質的生活空間,為城市開拓更高質量的發展空間。”謝飛說。基於此,雲岩區創新飛山橫街、公園西路、飛山街的整體提升改造思路,著力下好“文化”和“發展”兩盤棋。

一方面,充分挖掘該區域文化內涵,在街頭立面改造、商戶門頭改造中充分運用青磚、馬頭牆、篆體字等元素,傳承歷史文脈,提升街區整體文化氛圍和氣質形象。

另一方面,深度結合該區域緊靠軌道交通1號線中山西路網紅街的地理區位,布局全息影像、裸眼3D、燈光秀、互動投屏等現代科技元素,引入網紅直播間,打造白天潔淨整齊規范、夜間光影融匯的新型網紅打卡點,進一步延伸網紅經濟效應,以“網紅圈”提振帶動周邊區域發展。

“飛山橫街、公園西路這一帶聯動了中山西路、人民大道、中華路周邊,原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成為網紅打卡點的基礎,又能形成相對封閉的閉環,是創新思路挖掘街區發展潛力、激活小巷‘老街新生’的優質區域。”謝飛說。

不僅如此,以背街小巷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為基礎,雲岩區還計劃在該區域探索推行“以街養街”策略,引入社會資本方對街區進行管理運營,通過開放道路資源、廣告資源以及出售特色產品等形式,聯動即將升級打造的恆豐一期、二期商業業態和初具影響力的地鐵網紅街,全力打造夜間經濟集散點、打卡點。在此過程中,社會資本依托廣告收入、街面文創經濟盤活街區資源獲得收益,並將部分收益反哺到城市道路的修繕、維護中,實現共建共享共治的城市治理新格局。(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黃秋月 文/圖)

記者手記

讓背街小巷有“面子”更有“裡子”

背街小巷是城市之窗,是百姓之路。它們或喧囂,或安寧,記錄著城市形象的變遷,體現著城市文明的進步。

一座城市是否具備和諧共生的競爭力,不僅僅體現在高樓、主道、大街、景區這些光鮮亮麗“面子”上,同樣也體現在那一條條背街小巷的“裡子”上。

見縫插綠,起步聞香。漫步雲岩,經過改造提升的背街小巷,扮靚了回家的“最后一公裡”,因“背”而靜美,因“小”而富有特色,顏值美到了群眾心坎上。

令人欣喜的是,始於“面子”,卻不止於此。雲岩區正大膽創新,積極探索背街小巷硬件提質后的城市長效管理、區域經濟發展問題,在延伸民生關懷、補齊民生短板的基礎上,努力朝著更高品質、更高質量的發展努力探索。

讓背街小巷有“面子”更有“裡子”,沖著這份美好的願望,我們期待。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