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壩喜客泉村:發展“訂單生姜” 實現美好“姜”來

初冬時節,採收生姜正當時。近日,在平壩區安平街道喜客泉村,平壩區龍潭口合作社抓住天氣晴朗的有利時機,組織近百名當地村民搶收200畝貴州二黃姜。
姜地裡,村民們拔姜、除土、去根、剪葉、裝箱、運輸忙個不停,伴隨著村民們陣陣笑聲,隻見忙碌的身影不斷穿梭在姜田裡,到處呈現出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一墩墩黃澄澄的二黃姜經過村民勤勞嫻熟的雙手完成採收,滿地的二黃姜在陽光下顯得更加燦黃耀眼。據悉,平壩區龍潭口合作社自2016年在安平街道喜客泉村流轉土地發展農業產業以來,有力的帶動了周邊村寨群眾在家門口就業。
“土地流轉給合作社以后,我們夫妻兩都在這裡打工,一年收入有七八萬元,既可以照顧老人和小孩,又能在家門口把錢掙。”喜客泉村村民周玉琴喜笑顏開地算著經濟賬。
在發展種植二黃姜之前,龍潭口合作社因種植品種單一,大都種植一些常規經濟作物,不僅形不成規模,且經濟效益不高,示范帶動效應不強,遭遇了發展瓶頸。今年,該合作社重新規劃發展定位,與貴州天成第六產業有限公司合作,通過開展市場調查后,決定在喜客泉村試種200畝貴州二黃姜。
“貴州二黃姜在周邊省市甚至亞洲國家,需求量都很大,在充分了解市場需求之后,今年試種下來產量不錯,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貴州天成第六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譚振玉說。
據了解,貴州天成第六產業有限公司與多家合作社試點種植二黃姜后,還利用銷售平台優勢,採取“公司十合作社十基地十農戶”的經營模式,實行“訂單種姜,保底收購”的經營辦法,為合作社發展生姜種植產業保駕護航。
“經過這幾天採收,預計每畝產值達到上萬元,既帶動了當地的農戶增收,也給我們合作社帶來了經濟效益。”龍潭口合作社負責人程貴發說。
發展生姜種植不僅豐富了老百姓的“菜籃子”,更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也壯大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濟實力。下一步,平壩區龍潭口合作社還將繼續推進貴州二黃姜產業發展,始終依托銷售企業拓寬銷售平台,加強與平壩區境內外合作社、種植大戶和農民群眾協作,逐步擴大二黃姜種植規模和種植范圍,做大做強貴州二黃姜產業,為加快農民群眾增收致富,助力平壩鄉村振興,實現美好“姜”來。(楊煜召、桂傳念)
來源:安順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