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少發、矛盾化解、辦事方便
探秘觀山湖區這家“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的“制勝法寶”

2018年,在觀山湖區白鷺湖畔的湖濱路上,一座不起眼的小樓搬來了新住戶——貴陽市觀山湖分局觀山派出所。這座派出所雖“貌不驚人”,卻在短短數年贏得了全市唯一、全國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一級派出所”“文明示范窗口單位”等榮譽稱號……這些成績背后,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觀山派出所更名前叫金嶺派出所。觀山湖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觀山派出所毗鄰貴陽火車北站,客流量大,潮汐人口多,同時該所管轄的區域又屬城鄉結合部,地理位置和治安形勢比較復雜。既然要在“螺螄殼裡做道場”,那如何更好造福一方百姓?他們的制勝法寶隻有一個——隨身攜帶一面“鏡子”。
觀山派出所所長謝榮告訴筆者,這面“鏡子”正是轄區老百姓,促使著全體民警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創新發展“服務不缺位、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的新時代楓橋經驗,牢記使命、立足實際、發揮優勢、不斷進步,全力打造“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城市樣板。
觀山派出所。觀山湖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工作做得好不好,群眾最有發言權。
今年8月,觀山派出所轄區發生了一起矛盾糾紛,一群討薪未果的農民工情緒激動地來到工地,管片民警立即聯系了社區、司法、勞動監察等單位共同來到現場進行調解。
首批“楓橋公安派出所”所長論壇期間,謝榮(右一)與其他全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所長在北京“紅楓林”共同栽種樹苗。觀山湖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當時的情況是,工地包工頭跑了,農民工薪酬問題短時間很難得到解決。我們一邊安撫農民工的情緒,一邊通知社會事務局和勞動局到現場,協調勞務公司,把這筆勞務工資先結清。”社區民警湯志偉回憶道。
在多部門的共同配合下,一起可能引發群體沖突的事件得到圓滿解決。在這起事件中,觀山派出所推行的“1+N”矛盾調解工作機制發揮了關鍵作用。他們將轄區住建、勞動監察、社區、司法所、村居等單位力量整合起來,建立基層矛盾糾紛調解員人才庫、矛盾糾紛聯調室,對各類矛盾糾紛實現就地、就近、一站式調解。
在觀山派出所,這樣接地氣又暖心的舉措數不勝數。新寨村一位80多歲的老人沒有戶口,老人的侄女找到社區民警請求辦戶口,這件事情一直被辦事民警放在心上。通過多方調查,該民警找到老人的出生地,查閱了所有的戶籍資料,發現老人在出生地也沒有上戶口。最后通過調查走訪,形成報告,報給分區特批機關成功給老人辦理入戶。
民警對車輛開展協查工作。觀山湖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派出所的工作不僅要用“心”,也要用“眼”用“腦”。在轄區社會治理方面,觀山派出所以“數”為媒,深化推行“數據型警務”,織就了一張覆蓋轄區所有在建工地、所有村寨的視頻“小天網”,成就了“兩小時抓獲犯罪嫌疑人”的破案速度。“一室兩隊”警力下沉、保障下傾,做強網格化接處警,實現了“一分鐘、三分鐘、五分鐘”接處警。摩托車、電動車、三輪車安上了“萬物互聯”智能防盜設備,對車輛精准定位、管控,再也不怕小偷“惦記”。
民警為群眾送証上門。觀山湖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不僅如此,依托貴州省“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平台,觀山派出所實現了對轄區內人員戶政業務的網上預審和一鍵式派單操作﹔通過在戶籍窗口增設智能自助服務機,進一步簡化了辦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隻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的服務承諾﹔通過建立微警務 APP 和公眾號,拓寬了聯系服務群眾的渠道﹔通過開展警務前移“進工地、進企業、進項目、進學校、進社區、進村寨”等活動,真正做到了“服務不缺位”……如今,在觀山派出所轄區,案件少發了,矛盾變少了,群眾出門更安全、辦事更方便……
“下一步,觀山派出所將以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為契機,履行好保平安、護發展職責,將新時代‘楓橋經驗’傳承好、發揚好,全力提升社會治理水平,不斷提升轄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觀山派出所所長謝榮說道。(趙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