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7%
綠色制造行動助推工業轉型升級

初冬,安順市宏盛化工有限公司內生產如火如荼,國內首台循環流化床富氧氣化爐火力全開,生產出的合成氨快速裝車,再經過多道工序后加工成農業氮肥。“通過設備改造和綠色升級,我們在生產中將‘無組織’排放出的廢氣、粉塵進行‘有組織’的收集並加以重新利用,實現節能環保和企業效益的‘雙提升’。”該公司副總經理張鐵說道。
作為一家從事煤化工合成氨生產的老牌化工企業,46年來,該公司闖過了行業倒閉潮,憑著節能降耗轉型升級,頑強生存下來。“對於化工企業來講,節能環保是必須堅守的底線和生命線。”在張鐵看來,能走到今天,堅持綠色驅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是企業的制勝砝碼。
2019年,宏盛化工有限公司投資1億多元進行中科院專利技術的節能技術改造,建成的循環流化床富氧氣化爐投運后,將高能耗的煤氣發生爐及其配套裝置淘汰,提升了公司合成氨生產的節能技術,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極大降低了“三廢”排放和能源消耗。
“廢氣回收利用、二氧化碳減排、固體廢物資源轉化為新型建筑材料……通過構建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生產方式,在保持產量的情況下,煤炭消耗減少30%,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減少18萬噸。”張鐵說,得益於綠色發展帶來的優勢,目前,企業年均可生產合成氨15萬噸以上,產值達6億元,年上繳稅款達3000萬元。
宏盛化工有限公司的“涅槃重生”是安順市推動綠色制造的縮影。近年來,安順市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實施綠色制造行動計劃,不斷提升資源綜合利用和綠色發展水平,全市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與2015年相比下降37%,規上工業企業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80%。
安順市加速企業綠色發展步伐,西秀經濟開發區獲評為國家級綠色示范園區,貴州百靈、西南水泥、精一電力被認定為國家級綠色示范工廠,西秀經濟開發區、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獲評省級綠色示范園區和省級清潔生產試點示范園區,台泥、春歸、苗干媽獲得省級綠色工廠稱號。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8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11.7%,較去年同期提升12.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7%,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工業綠色發展體系正不斷推動全市工業經濟轉型升級。(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杜延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