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社會民生

袁興建:平凡的崗位,需要最長情的堅守

2021年10月19日11:28 | 來源:貴陽晚報
小字號

今年,南明區環衛站糞便班班長袁興建已經工作整整30年。從1991年參加工作至今,他主要從事著被多數人嫌臟、嫌臭的公廁清掏工作。多年來,袁興建始終以一腔熱情、一顆“真心”,堅守在這個毫不起眼的崗位上,踐行著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說起自己的工作,袁興建會說和過去肩挑扁擔,用近乎“原始”的方式進行著的體力勞動相比,現在已經輕鬆很多。在那個排污系統不發達、沒有抽水馬桶的年代,運糞車、旱廁,存在於很多老貴陽人的共同記憶中。

上世紀90年代的貴陽大部分使用的是旱廁,若糞便不及時清掏,廁所周邊就會臭氣熏天,還會招來蚊蠅和滋生蛆虫。但也正是因為工作環境的惡劣,大家都嫌棄這份“苦活”,很多剛參加環衛工作的人都不願干。但那時才16歲的袁興建卻主動接了人工糞便清掏、清運這份“活兒”。

一年365天,幾乎都要照常出工。當時,袁興建的工作范圍主要圍繞大南門、次南門以及周邊沿線開展。一根扁擔、兩隻膠桶、一把糞勺,還有一副勞保手套,就是袁興建的“裝備”。每天凌晨5點,他和同事們打著手電,挑著糞桶,清掏著大南門、次南門等街道的公廁,在早上8點前必須結束並離開主街。

然后,他還要馬不停蹄地穿梭於白沙巷、博愛路、建筑巷等背街小巷,挨家挨戶上門清挖糞便。過去,他需要用糞勺子一勺勺地裝滿糞桶再挑到糞車裡,有時雙腳站在臭氣熏天的糞水裡,一勺勺舀,一擔擔挑,一桶桶裝。遇到居民小區或者單位的化糞池堵塞的情況,他還要跟著一起去清掏、清運。

隨著社會發展進步,貴陽市的旱廁逐漸被沖水式廁所和各種環保生態廁所替代,但公廁的下水道、檢查井堵塞情況卻依然嚴重,人工清掏這份臟活累活仍然不可缺少。

一次,位於甘蔭塘的五福巷公廁堵了。由於巷子窄,作業車無法進入。袁興建便和同事從車上拉管道接管進行通廁。結果,還不到半小時,便發現“吸”不動了。排除作業車的問題后,袁興建判斷是化糞池的原因。從車的座椅下換上水膠鞋,拿上釘耙,袁興建便進入了化糞池。果然,是衛生巾等雜物堵住了管道口,致使作業車無法抽吸。

盡管腳下是污穢物,但袁興建依舊神態淡然,用釘耙先將雜物扒拉到一側,並將已經干硬的糞塊攪散,便於作業車抽吸干淨。從下午1點,一直干到晚上7點,這才把化糞池徹底清掏干淨。待到再將一車的糞水清運處理后,已是晚上9點。雖然是冬天,但想著自己身上有異味,如果乘坐公交車會影響其他乘客,袁興建決定步行回家。

辛勞如斯,多年來袁興建已不知清掏了多少座公廁糞便、多少個下水道,身影早已跑遍了南明區的大街小巷。清掏糞便,然后離開。盛夏時汗流浹背,嚴冬時滿是凍瘡。臭、臟是這份工作的真實寫照,而這,卻是袁興建平凡的每一天。

“再臟再臭的活都要有人干。其實挑糞工也是為人民、為國家服務,一樣讓人驕傲!”正是憑借著對事業的熱愛和甘於奉獻的堅守,袁興建在平凡的崗位上展示了不平凡的時代風採。去年,他還獲得了“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湯利)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