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固廢獲“重生” 循環變成“金”

——貴州著力提升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效率

2021年10月18日08:25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堆”不是辦法,“用”才是出路。從政策支持到企業發力,貴州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途徑不斷拓展、利用規模持續擴大、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

“十三五”期間,貴州著力提升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效率,按照“物盡其用”的探索路徑,固廢獲得“重生”被點“廢”成金,5年實現產值1000億元以上,創造就業崗位12萬個,減少堆存佔用土地超過1.63萬畝。

鏈條突破:上下游產業鏈協同

磷石膏及各種添加劑進入專用攪拌機進行混合后,通過成型站、隨動斷板機、烘干機、精切機加工,就生產出板型良好的無紙面石膏板……日前,記者在貴州磷化集團開迪綠色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看到,這條無紙面石膏板生產線正在有序運轉。

作為全國重要的磷化工生產基地,貴州磷復肥生產給工業經濟帶來貢獻的同時,也副產了大量磷石膏。從磷石膏建材、磷石膏制酸及磷石膏改良鹽鹼土壤等方向著手,貴州已在開陽縣、息烽縣、瓮安縣、福泉市形成了以磷石膏、黃磷渣綜合利用為主導的集聚區。

“利用上游磷化工企業副產的磷石膏,我們正著力打造磷石膏系列建筑材料產業集群,預計到2025年,全縣新型建材產業總產值可達100億元,年均增長63%以上。”息烽縣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彭順介紹。

曾經,酒糟隻能用作低附加值的飼料。自2013年茅台生態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園在播州區鴨溪鎮建成后,酒糟在這裡變成了復糟酒、天然氣、有機肥,進入新的循環利用過程。

聚焦煤電主業的同時,盤江煤電集團圍繞煤矸石綜合利用與國家開發投資集團合作,建設裝機規模60萬千瓦的盤北煤矸石電廠,年利用煤泥、煤矸石等低熱值燃料280萬噸,發電30億度。

圍繞大宗工業固廢的主產地,加大政策引導和源頭管控力度,將上游產廢企業與下游利廢企業有效銜接,提升耦合協同水平,貴州已初步探索出一套上游產“渣”、下游“吃”盡的綜合利用產業鏈發展模式。

技術突破:提升綜合利用水平

從煤矸石上提取的氧化鈦、氧化鈧、鎢酸鈣等稀有金屬產品陳列在貴州現代紅騰工業廢物利用工程技術中心的展示台上,目前該中心的煤矸石綜合利用項目正處於連續生產優化階段。

“通過試驗數據分析,每處理100萬噸煤矸石,可回收鋁、鈦、鈧等金屬產品10萬噸左右,有價元素綜合回收率在70%以上,產值10億元以上,煤矸石綜合利用率超60%。”該中心總顧問譚林平介紹,通過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對煤矸石分級、分值篩選,並進行技術提取,煤矸石的最大價值得以體現。

赤泥生產陶瓷復合材料,是近年來赤泥綜合利用的技術路線之一。位於凱裡爐山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的貴州歐瑪陶瓷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李建順告訴記者,通過技術攻關,公司消納園區內鋁業公司生產氧化鋁副產的赤泥,研制出了系列陶瓷新品。

針對固廢利用的技術攻關從來不是“單打獨斗”。

今年8月19日,磷石膏在高分子材料中的應用產品發布會暨國家工業固廢處理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大會在龍裡縣召開。該聯盟將對產業發展中的共性關鍵技術瓶頸展開聯合攻關,推動實現重大技術突破。

突破技術壁壘,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品變得愈加豐富。按照先試點、后示范、再推廣的原則,優化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模式,一批用量大、成本低、效益好、技術先進的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技術與裝備將在貴州持續涌現。

規模突破:推動固廢規模化處置

新型建材產業與電力、煤炭、鋼鐵、有色、磷煤化工、農林等領域以及產業內部形成互利共贏的協作機制后,發揮其無害化消納大宗固廢的優勢,成為十大工業產業中點“廢”成金的主力軍。

2020年,貴州省新型建材產業年綜合利用各類工業固廢約6000萬噸,佔貴州省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量的95%以上。

在畢節市金海湖新區,畢節宇原新材有限公司每月回收1.5萬噸發電廠的工業固廢,用於生產2萬噸作為混凝土原料之一的復合礦物摻合料。同在該園區的貴州磐石高科新材有限公司,近年來通過綜合利用建筑廢棄物、廢石、尾礦等砂石骨料生產出干混砂漿,實現了零污染、零排放。

目前,金海湖新區已有19家新型建材產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建材企業達10家,新型建材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節能低碳環保的主導性不斷顯現。

依托原有工業基礎,六盤水等地也在致力打造綜合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等工業固廢的新型建材產業基地。

同時,“貴州省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建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貴州省建筑廢棄物裝配式牆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初具規模,為行業綠色發展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

除建材行業,大宗固廢綜合利用也在能源、公路建設、井下填充、塌陷區治理、活性有機肥料、土地整治和復耕、復墾、復綠、環境修復等多個領域得到不斷延伸和拓展。

“十三五”期間,貴州省有1178家(次)利廢企業依法獲得國家資源綜合利用稅收減免優惠,累計退稅33.84億元。預計到2025年,全省新增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0%,比2020年提高7個百分點,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管雲)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