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市生態文明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

一是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印發了《關於做好梳理高耗能高排放存量項目的通知》《關於對“兩高”項目開展自查的通知》,對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開了周密細致的排查。定期召開節能形勢分析會,對每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耗量行分析、預判、預警,制作能源消耗晴雨表,對能源增長較快的能能單位下達工作提示。2021年上半年,安順市能源消費總量282.39萬噸標准煤,同比增長8.9%,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為0.5338萬噸標准煤�萬元,同比下降6%,下降幅度居全省第一。
二是推進產業革命,強力發展綠色制造。以“千企改造”為載體,支持貴飛公司等一批具有產業發展優勢的制造企業開展智能化生產線建設,“十三五”期間共實施項目475個,完成投資327.47億元﹔以“萬企融合”為手段,深入推進工業與大數據深度融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已形成形成能源、裝備、電子信息、特色輕工等4個百億級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30%以上﹔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扎實推進62個“四型項目”(生態利用型、循環高效型、低碳清潔型)建設,累計累計完成投資120億元。經過努力,全市綠色經濟佔比達40%以上,百靈集團被評為貴州省綠色工廠示范建設單位,西秀經濟開發區被評為國家級綠色示范園區。
三是實施品牌工程,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牢固樹立“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理念,依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體驗農業、森林旅游、森林康養、林下經濟,在實踐中探索出生態修復的“西秀模式”、退耕還林的“紫雲速度”、石漠化治理的“普定經驗”﹔實施“安順綠色農產品”整體品牌建設工程,大力發展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保護優質特色農產品,打造一批貧困地區特色突出、效益明顯的區域品牌。經過努力,建成了1個國家級一二三產融合示范園,1個國家級、13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創建了百靈、柳江、榕昕、百花串、牛來香、天賜貴寶等一大批農特品牌,安順“瀑布”毛峰入選“貴州省五大名茶”,柳江雞蛋獲頒中國有機和歐盟有機雙認証,累計申報各類農畜地理標志產品23個。
四是融合新興業態,著力發展綠色服務業。依托自然生態、特色文化等資源稟賦,創新“旅游+體育+康養+休閑”等融合發展模式,培育了壩陵河大橋蹦極、航空飛行跳傘等旅游新業態,實現從門票經濟為主向旅游產業綜合經濟跨越。“十三五”期間,全市接待游客突破1億人次,旅游總收入超過1000億元﹔做大做強大健康產業,實施大健康產業“6個50”重點工程94個,總投資930.61億元,培育了鎮寧大寨中藥材扶貧示范園等20余家省、市大健康產業發展示范基地。
五是著眼低碳產業,發展綠色能源。積極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關嶺永寧風電場等一批風電項目建成投產,總裝機達到12.8萬千瓦﹔建成投產的光伏發電站共19個,在2020年全國光伏競價項目建設計劃名單中,我市獲批185萬千瓦的指標,佔全省裝機總規模的35.4%,位列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清潔高效電力產業實現總產值42.13億元,同比增長12.8%,實現電力工業增加值12.3億元,同比增長13%﹔完成新能源項目和電網項目建設投資25.7億元,同比增長23%﹔全市所有電源發電量達53億度,同比增長15%,其中新能源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8億度,佔全市發電量的15%,同比增長37%。
六是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美麗家園。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價值取向,以環保督察整改為契機,全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固廢治理和鄉村環境整治”五大戰役,經過努力,全市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9%,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3%,新建山體公園166座,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20.43平方米,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入選國家第二批城市“雙修”試點,榮獲全國“生態建設綜合示范獎”。(安順市發展改革委)
來源:安順市人民政府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