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上上演不同年代的制服時裝秀

日前,在貴陽北開往六盤水的C6041次列車上,貴陽客運段動車三隊10余名黨、團員身著不同年代的鐵路制服,通過走秀的形式為旅客演繹了鐵路時代的變遷。
乘務員正在裝飾活動車廂。沈向全攝
車廂內,幾十幅不同年代、各類型號的火車畫作一字鋪排在行李架兩側,宛如鐵路發展“時空畫廊”。從解放前的內燃機車到飛馳在祖國廣袤大地上的“復興號”,從解放前第一條黔桂鐵路通車到今天的貴州已然成為西南高鐵的交通樞紐。貴州鐵路的高速發展令人舉目,大家從鐵路發展變遷中汲取營養,感嘆著祖國的偉大強盛。
貴陽客運段黨、團員身著不同年代的鐵路制服在列車上走秀。沈向全攝
《火車向著韶山跑》的音樂聲中,乘務員梁端玨身著60年代的鐵路制服,帥氣而挺拔。客串“解說員”的車隊黨總支副書記王屹娓娓道來:上世紀60年代的鐵路制服,採用的是軍裝式樣,色彩為沉穩的深藍色,彼時的機車是燃煤式蒸汽機車,車型均為綠皮火車,速度慢,車廂環境簡陋……
60年代鐵路制服。沈向全攝
身著70、80、90年代直至如今的“紫玫瑰”高鐵制服,乘務員一個個綻放著自信的微笑,以車廂過道為T台,盡情展現不同時代鐵路制服的風採。
70年代鐵路制服。沈向全攝
80年代鐵路制服。沈向全攝
90年代鐵路制服。沈向全攝
“有哪位旅客能說說‘春運’這個概念是從什麼時候有的嗎?”列車長趙慧敏拋出的一個互動問答題,引起了熱議的同時,把很多人帶回到過去乘坐火車出行的艱難。“一票難求、水泄不通……”是對鐵路20年前的共識。當下,說走就走的高鐵讓回家的距離變近,讓思念不再遙不可及。
2015式鐵路制服。沈向全攝
2019式鐵路制服。沈向全攝
“我在貴陽工作,家住六盤水,一年來幾乎每周都乘坐高鐵往返!還順手幫同事‘帶貨’。”安六高鐵的加持讓王啟浩率先享受起“雙城”生活的福利,他還時常幫同事帶起了六盤水的特產。
動車組制服。沈向全攝
看完表演,貴州畫家王忠弟激動地說:“業余愛好繪畫30多年,我最自豪的就是畫火車。今天帶來展出的30余幅關於列車的畫作,都飽含了我的真情實感。每次行走在鐵路線上採風寫生,親歷貴州經濟因鐵路網的快速建設而帶來的巨變,創作的激情倍增。”
旅客在千紙鶴上寫下對祖國的祝福。沈向全攝
幾名小旅客湊在一處,頭挨著、不亦樂乎地畫起“我心中的高鐵”,稚嫩的筆跡描繪著幼小的心靈對高鐵的向往。
小朋友在列車上畫起了我心中的火車。鄭穎彬攝
“我的祖國江河壯闊,高山巍峨,祝福祖國繁榮昌盛!”六枝的呂先生在一隻紙鶴上寫下對祖國的祝福。一曲手語舞《國家》讓C6041次列車成為了歡聲笑語的海洋。(李小林、周麗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