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全域旅游 逐夢山水之間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曹雯
貴州多山。
山之高如黔東梵淨,扶搖直上,雲蒸霞蔚﹔
山之大如磅礡烏蒙,蜿蜒起伏,層巒疊嶂﹔
山之美如百裡苗嶺,層層梯田,風光如畫﹔
山之峻如黔北婁山,雄關漫道,可歌可泣﹔
…………
貴州亦多水。
長江水系的烏江,珠江水系的南、北盤江,構成了大地的血脈,奔騰不息,把喀斯特地貌的崇山峻嶺切割得溝谷縱橫,千姿百態。
對游客來說,走進貴州,意味著可以體驗山地之廣闊、清泉之甘甜、空氣之清新、夜晚之寧靜,以及原生態之風景與多元並存之文化。對於“山地公園省”的貴州來說,旅游同樣為其帶來了巨大價值與無限可能。
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
9月,梵淨山。秋風吹過,水青岡頂上的葉子漸漸泛黃。梵淨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生態旅游科副科長雷永強沿著上山索道往下看,層林盡染,疊翠流金。
在過去幾十年裡,生態旅游作為一種全新的旅游門類乃至觀念在全球流行起來,其特點是更加關注自然和文化的原真性,更加尊重自然資源的保護,提高人們對於山地價值的認知。
作為貴州頗具代表性的生態旅游地,梵淨山成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后,旅游人數節節升高。數據顯示,2021年1至5月,梵淨山景區入園游客量55.3萬人,比2019年同期增長了10.6萬人,市場表現搶眼。
在發展旅游的同時,雷永強同樣關注梵淨山世界自然遺產地的保護,“山上游,山下住﹔山上吸引力,山下生產力。這是梵淨山在發展生態旅游的過程中所探索的路徑。”
近年來,銅仁市拆除了景區內建設的賓館及其他附屬設施,嚴格控制各時段的游客人數,並在梵淨山腳下打造了亞木溝、江口雲舍、寨沙等鄉村旅游點,將旅游業態遷移到遺產地之外。
世界旅游組織榮譽秘書長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在《山地旅游的現在和未來》一文中寫道:“山區旅游開發、環境保護和文化保護之間需要保持謹慎的平衡。這一點在中國貴州可以看到。”
山地戶外運動天堂
網友“工蜂”是一名有著8年滑翔傘飛行經歷的“老鳥”,盡管飛行足跡遍布全國,但他最愛的還是家鄉貴州清秀的四季。從初學滑翔傘時的烏當奶牛場、龍裡大草原,到烏蒙大草原、金沙白雲山……天氣好的話,“工蜂”每個周末都想出門“飛一飛”。
普通人想要體驗翱翔於廣袤天際、俯瞰大地,並不容易。好在隨著體育旅游的發展,更多人可以在滑翔傘基地教練的帶飛下,過一把空中游客的癮。
作為中國唯一一個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山地之上的貴州被視為“戶外運動的天堂”。2017年,國家體育總局和原國家旅游局批復,支持貴州創建全國體育旅游示范區。
在此背景下,通過整合資源,貴州已建成104個生態體育公園、100個汽車露營基地,評選出106條體育旅游精品線路,獲評國家體育旅游精品項目87項(次),並舉辦了“多彩貴州”“奔跑貴州”“翱翔貴州”等自主IP賽事……如今,走進貴州,除了用腳步丈量山水,游客還可選擇在戶外營地裡與山水共眠,挂上滑翔翼飛掠大地,或垂下繩索開啟地心之旅,玩法可謂多種多樣。
貴州省體育局大數據辦公室高級工程師黃易表示,除了以熱度為主的體育賽事,體育旅游培訓也可以給貴州帶來細水長流式的人流。
據悉,今年“旅游兩會”期間,在銅仁市精心打造的鄉村振興示范帶上,由貴州省體育局規劃設計的“智慧馬拉鬆跑道”即將亮相。
山水間蘊藏人文之美
清澈的溪流裡有孩童赤腳嬉戲,高高的吊腳樓上婦女們在專心刺繡,青草鋪滿山谷,樹葉沙沙作響……這是荔波瑤山古寨的午后。
“怎麼說呢,這裡和我見過的被完全旅游化的民族村寨不太一樣。植被覆蓋得很好,房屋建筑有特色,文化生態則很朴素,猶如電影般唯美。”游客李彬彬評價說。
李彬彬所住的瑤池小七孔民宿位於古寨的中心,由9座獨棟別墅組成,共29間客房。旅游旺季,客房的價格均在千元以上。曾幾何時,誰能想到這裡以前是深度貧困的村寨。
在瑤山瑤族鄉人大副主席石鴻軍的眼裡,瑤山的變化源於梳理自身文化特點,變文化資源為旅游資源,並與附近大小七孔景區的純自然觀光相互補充。
瑤山古寨的演藝場,每晚8點都有篝火晚會。與傳統的民族歌舞相比,這裡的篝火晚會更像一場文化服飾秀。對於表演的演員來說,不需要太多專業訓練,在禾倉和吊腳樓的背景下,展示自家的生活場景,內容簡單易懂,氣氛歡快而熱烈。
曾經阻隔貴州腳步的大山,亦為貴州保留了豐富多樣的人文之美。這些語言和習俗、建筑和手工藝、飲品和食物、歌曲和舞蹈、節日和慶典,恰恰成就了如今貴州旅游的蓬勃發展。據統計,目前貴州有724個村寨列入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9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均位居全國前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