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銅仁視窗>>美食特產

龍頭企業帶動“梵淨山茶”揚名

2021年09月23日08:40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萬芬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盞清茗酬知音。

中秋的夜晚,烏江河岸,涼風習習。思南縣鬆道艶茶館內,優雅的音樂在館內回響,淡淡的茶香在室內飄散。茶館主人冷艷坐在茶桌前,一邊擺弄茶具,一邊向品茶的客人介紹貴州茶的優點。

“貴州生產的茶不需要洗,因為貴州茶葉在採摘時不會著地……”冷艷溫柔的聲音伴隨著手上的茶藝。

一席品茗之后,細細回想,你會通過觀看冷艷的手發現,從事茶產業鏈的人手皆有不同:茶農們的手黢黑粗糙、茶葉加工工人的手干燥皸裂、茶藝師的手細長白皙。從這些人的手上折射出來的是銅仁茶產業發展的艱辛與碩果。

龍頭企業精加工

9月14日,秋陽高照。印江自治縣新寨鎮3218畝團山茶園基地茶樹冒出新芽,一片挨著一片。貴州印江福茗茶業有限公司基地負責人代澤順正在檢查茶園除草情況。

“馬上開始採摘秋茶,我們正在聯系附近茶農幫忙。”代澤順說,茶園一年三季採茶,不僅提升企業效益,還提高茶青下樹率。

代澤順有33年茶園管護經驗,對於印江茶產業的變化,他深有感悟:“以前,印江隻發展名優茶,一年採摘一季,不僅產量有限,還造成夏秋兩季茶青浪費。現在,有龍頭企業統一回收大宗茶,茶青下樹率提高,茶園產值大幅度提升。”

近年來,印江自治縣按照集中連片栽、集中連片管、集中連片養的工作思路,建成茶園基地26.5萬畝,其中,投產茶園22.21萬畝。為破解茶青下樹難、提高茶葉利用率的難題,2019年,印江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區域中心企業+小微企業(種茶大戶)”組織方式,組建貴州印江宏源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成為印江唯一一家集茶葉精制加工、市場營銷和出口貿易於一體的股份制龍頭企業,引領當地茶葉規模化、品牌化、市場化發展。

走進貴州印江宏源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精制車間,廠房內茶香四溢,160余台(套)眉茶加工設備在十幾名工作人員操作下發出響聲。

“公司的精制加工廠以夏秋季生產的低端綠毛茶為主要原料,通過精制加工成眉茶出口馬來西亞、泰國、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公司工作人員任小平介紹,目前,隻有一條眉茶精制加工生產線,每年生產精制茶葉5000噸,實現產值8300萬元。

印江自治縣農業農村局茶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劉麗紅介紹,精制加工廠的建成,為茶企進一步提質增效、茶農增收起到更好的引領作用。

近年來,銅仁市持續狠抓茶園管理、加大茶葉生產力度、調整優化產品結構、改進提升加工技術、更新加工設備、加強科技創新。全市茶葉生產從傳統的以名優茶生產為主逐漸向名優茶和大宗茶生產並舉、春夏秋茶並重的生產方式轉變,茶葉產業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去年,全市實現茶葉總產量12.1萬噸、總產值119.7億元。

好山好水產好茶

紅茶通過浸泡后在茶杯內散發出淡淡清香,冷艷一邊把茶倒入客人的茶杯,一邊介紹茶聖陸羽曾在《茶經》中評價貴州茶的一段話:“黔中,生思州、播州、費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極佳。”

冷艷口中提到的古代思州就是現在的思南縣,陸羽的《茶經》講述思州茶歷史,說明思南至少於唐代前就有種茶、制茶習慣。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思南縣大規模發展茶葉,興建國營思南縣茶場,茶葉遠銷江浙,生產的“馨韻”牌東坡毛尖茶多次在國內獲獎。

如今的思南,茶海碧連天、橫成浪、縱成波。看得見的是茶,看不見的也是茶。18個重點鄉鎮160個村已建設茶園基地18.89萬畝,其中,投產面積14.97萬畝。

銅仁種茶、制茶、飲茶歷史悠久。至今還保留著古茶樹5080株,野生茶樹20.55萬畝,野生茶樹平均密度達45株/畝,其中,千年古茶樹3株、500年以內的古茶樹123株,是中國古茶樹原產地之一。

一壺煮盡千秋事,半盞茶香蕩古今。

“銅仁的茶葉不僅年代久遠,而且品質好,發展條件優越,發展潛力巨大。”冷艷說。

據國家農業農村部、省市質量檢測機構檢測表明,銅仁市境內生產的茶葉產品水浸出物含量達到38%至47.8%,茶多酚含量達16.7%至31.5%,氨基酸含量達3.1%至10.6%,各項理化指標和衛生指標均優於國家標准和貴州省地方標准。銅仁茶因此不僅清香馥郁、回味悠長,而且經久耐泡。

銅仁茶葉為何能擁有良好的品質?這得益於銅仁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氣候優勢。

巍巍梵淨山、悠悠錦江河、滔滔烏江水造就銅仁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溪明如鏡、山高霧濃、空氣清新,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的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

茶以山名,山以茶顯,好山好水必有好茶。據統計,銅仁市有7個縣榮獲“全國重點產茶縣”、4個縣榮獲“中國名茶之鄉”、6個鄉鎮榮獲“貴州省最美茶鄉”。此外,石阡縣榮獲“中國苔茶之鄉”稱號,沿河自治縣榮獲“中國古茶樹之鄉”稱號。

綠茶變抹茶 喝茶變“吃茶”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每年中秋佳節,月餅便是家裡的“座上賓”。前幾日,江口縣推出一款特別的月餅,吸引顧客紛紛前去淨山寶特產館購買。

“聽說,推出抹茶月餅,我想買點回家。”碧江區顧客張先生在店裡咨詢。

“不好意思,先生,抹茶月餅已經賣完了。”淨山寶特產館館主鄧應紅說,由於抹茶月餅是今年新品,作為經銷商,她從貴茶集團隻拿到100份,想不到上市才2天就售罄。

抹茶是將覆蓋栽培后採下的茶青鮮葉經蒸汽殺青而未經揉捻直接干燥制成干茶(碾茶)后,經過復雜精制工藝,再用專業碾磨設備制成的極細粉末。抹茶月餅則是用抹茶粉制作而成,屬於抹茶的延伸品,相關的產品還有抹茶拿鐵、抹茶慕斯、抹茶泡芙、抹茶蛋黃酥、抹茶奶棗、抹茶面條等。

“抹茶不僅可以制作成飲品和食品,還可以制成化妝品、保健品,是所有茶葉類中唯一兼具飲、食、妝功效的茶葉種類。”鄧應紅介紹,抹茶產品受眾較廣,老少皆宜,正是看重抹茶廣闊的市場前景,自2018年代理貴茶集團的抹茶產品以來,店裡生意一年比一年好,許多來梵淨山游玩的游客去店裡買抹茶,都是滿載而歸。

銅仁市依托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把抹茶生產、銷售作為推動茶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

2017年5月,銅仁市引進貴茶集團在江口縣建成抹茶產業園項目,發展茶葉精深加工,總投資6億元,建成全球最先進抹茶精制生產線2條﹔去年7月,貴茶公司成功進入國際市場,有力推動抹茶產業發展壯大。

目前,銅仁市規劃建設抹茶原料基地10.29萬畝,引進培育抹茶龍頭企業1家、碾茶生產企業26家、集團聯盟1家,建成亞洲最大的抹茶精制綜合車間2座、碾茶初制生產線48條,實現抹茶產量1306噸,產值3.6億元。

風吹茶山變“銀行”

鸚鵡茶山綠山谷,一山一樹吐仙霧。

9月15日,秋高氣爽。思南縣鸚鵡溪鎮翟家壩千畝生態白茶基地,目光所及之處滿山皆綠。一米高的白茶在山風吹拂下散發淡淡茶香,村支書李奎帶著村民查看白茶長勢。

“今年的白茶長勢不錯,每個芽頭都有茶青,明年是豐產期。”李奎說,2017年11月開始種植茶園,如今,他和村民們的付出終於要有回報了。

翟家壩村共有7個村民組212戶906人,脫貧攻堅戰打響后,在東西部協作幫扶下,村裡開始發展茶產業。

“種茶容易,管理難。”李奎說,這些年,為了讓茶樹健康生長,他和村民堅持科學管護,綠色防控,不敢有一絲懈怠。除每天堅持人工除草、生物除虫、施有機肥,還在茶山布置66盞防虫燈。

一直以來,銅仁市圍繞“綠色安全、提質節本、優質高效”的發展目標,全面加強現有茶園基地管護力度,逐步改造低產茶園,提高管護質量、降低管護成本、提升茶園效益,著力打造一批高標准茶園示范基地。

管護得當,效益明顯。翟家壩村的白茶2019年3月喜迎第一次採摘,共收茶青1600余斤,村集體經濟收入約10萬元﹔2020年收茶青8000余斤,收入達60余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20余萬元。

“茶園管護得好,年年有收益,就像‘綠色銀行’。”李奎說,今年,翟家壩村預計收1.6萬余斤茶青,村集體經濟收入40多萬元。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