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文教

馬迅:德育無痕 潤物無聲

2021年08月20日08:45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喧鬧的城市中心,大概隻有清晨和午夜是最安靜的時候,作為遵義市紅花崗區中心地帶的中華北路亦是如此。馬迅總在城市剛剛蘇醒時踏出家門,穿過難得寧靜的市中心,進入中華北路657號。不隻一個同事按捺不住好奇地問過:“馬校,你總是來這麼早嗎?”

中華北路657號所在位置,在百年前就是東風小學的校址。從舊廟宇,到新教室,再到幾棟教學樓、綜合樓拔地而起,這所小學見証了遵義現代教育的發展歷程。相比起東風小學漫長的歷史,1981年出生的馬迅顯然十分年輕。但從個人經歷來看,馬迅的教齡也有10多年了,東風小學已是他從教生涯的第三條賽道。剛入行時,他在巷口鎮沙坪小學工作了2年,2007年進入朝陽小學,2016年時,則在東風小學擔任副校長。

每天早上7點,馬迅總會准時出現在學校。仔細想來,這個保持了多年的習慣應該是受到他外公的影響。實際上,他從事教育行業也是因為外公,在當年接到母親打來的那通電話之前,他根本沒想過這輩子會和教育扯上關系。

北京電子科技大學,以工科為主的一本院校。十八九歲的馬迅帶著對外部世界的無限憧憬來到這裡,似乎感覺美好的未來即將在這片熱土上揚帆起航。然而,新鮮勁兒還沒過,當年的中秋節他就接到母親打來的電話。母親傳達了外公的想法:希望馬迅回到貴州,讀師范院校,以后當老師。一個不到20歲、年輕氣盛的小伙子,又身在距離家鄉千裡之外的大都市,換做旁人,極有可能會選擇置之不理。但馬迅不同,他陷入了深深的糾結中。外公是他從小到大的“偶像”,“偶像”的話能不聽嗎?

馬迅的外公名叫李光,是一名走過長征路的老紅軍。馬迅打小就與外公親近,那些紅色故事,以及外公多年來簡朴的生活習慣,都深深印在了馬迅的心上。外公退休后一直在資助貧困學生,他吃過沒文化的苦,不忍心看到有學生讀不起書。這也是外公執意要讓馬迅當老師的原因,在外公心裡,馬迅是個聰明伶俐的孫兒,一定能在教書育人上有一番作為。

馬迅最終還是聽從了外公的建議,回到家鄉,進入遵義師范學院。當然,他還是有些不甘心,2003年畢業后,他在不少與教育毫無關聯的行業嘗試過,但最后還是安下心來,考入巷口鎮沙坪小學,成為一名鄉村教師。

踏進沙坪小學教室的那一刻,逼仄空間裡散發出的氣味讓馬迅印象深刻。那是人體長時間不洗澡散發出的體味。貧困的家庭大多忙於生計奔波,孩子吃穿或許都成問題,更別提個人衛生了。過去,馬迅只是見過外公資助貧困學生的場景,對真正的貧困並沒有切切實實的感知。如今,就在這間教室,幾十雙明亮純粹的眼睛粘在他身上,好奇地打量,卻沒人發出聲音,那氣味似乎變得更為清晰,讓人無法忽略。馬迅心底涌起一陣酸楚,他當即定下規矩:以后每周都要檢查孩子們的雙手、脖子和耳朵背后,督促家長一周給孩子洗一次澡,至少用毛巾好好擦擦也行。

當然,這並不足以解決孩子們的困境,但這特殊的氣味讓馬迅下定決心,完全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此后兩年裡,他徹底愛上了這份工作,帶著孩子們學習,同時也參加各種活動。直到2007年馬迅進入朝陽小學成為一名數學老師,並通過競聘,成為德育處的中層干部。

教學和德育工作同時兼顧,讓馬迅忙得不可開交。每天除了要批改上百份作業之外,還要負責每周升旗儀式的流程,以及少先隊大隊輔導員的工作。還好,孤軍奮戰並不是工作的主旋律。教學上,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手把手地教他﹔少先隊的工作中,也有一些懂事的孩子幫忙。在德育工作上付諸心血,讓馬迅對孩子的個人成長和身心健康都有了更近一步的認識,長久的工作中,也讓他對教育的本質有了屬於自己的理解。

到了2016年,馬迅調入東風小學,擔任副校長,仍然負責德育工作。在鄉村愛上教育,在朝陽小學對教育有了新的理解,過去近10年的沉澱為馬迅打開了更多新思路。

2019年4月,為尋找新的德育活動想破腦袋的馬迅,無意中發現4月24日是“中國航天日”。說實話,這個專業性很強的紀念日他也是第一次聽說,但仔細想來,和神秘宇宙相關聯的“航天”主題不正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嗎?況且,紅花崗區還有現成的資源可以嘗試著談一談。

梅嶺廠,曾因每年中秋節都推出風味獨特的月餅而被人誤會為食品廠的神秘企業。實際上,它是一個航天軍工企業。該廠地址就設在紅花崗區中華中路,離東風小學並不遠。“如果讓孩子們進入梅嶺廠參觀,深入了解航天知識,那一定能產生極好的效果。”馬迅的腦海中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他很快與梅嶺廠取得聯系。眾所周知,航天軍工企業關涉國之重器的發展,具體業務必然是嚴格保密的,想要帶一群孩子進去參觀,必然要處理好諸多細節。馬迅與梅嶺廠磋商多次,反復確認路線以及保密條款,竟然真的促成了這次特殊的參觀活動。

走進神秘的航天軍工企業,馬迅的心情和孩子們一樣興奮。看著工廠中嚴密的生產過程,以及員工們庄重而嚴肅的工作狀態,在場所有人心中的敬畏和自豪油然而生。從孩子們熱情洋溢的討論氛圍,以及臉上流露出的自豪感,馬迅已經感受到這次活動帶來的巨大價值。

馬迅說,他是一個淚點很低的人。在沙坪小學看到有的孩子連襪子都沒有時會忍不住鼻酸﹔在朝陽小學一個人加班到天亮時會難掩委屈和傷感﹔就算到了30多歲,前不久組織學習張桂梅校長的事跡時,也會因為人物事跡太過感人而淚流滿面。對於一個從事小學教育的人而言,內心柔軟能讓他對孩子的成長更為敏感,或許這份柔軟也正是他在過去1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不斷得到新啟示的原因。

2021年,馬迅的40歲生日是在一場“遵義會議及其精神”的宣講中度過的,他作為主講人坐在台上,重溫過去從外公口中聽過的紅色故事。如今的馬迅,不僅從鄉村教師成長為小學副校長,也從當年的青澀小伙子,成長為一名3歲孩子的父親。從為人父的角度來看,他和大多數父母一樣,也會為幼兒園布置的親子作業絞盡腦汁。但站在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他又在親子教育方面獲取了更多心得。在談及教育的本質時,馬迅沉默思索,似乎腦海裡涌出千言萬語,但最后他卻化繁為簡地吐出一個字:“愛。”(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彭芳蓉)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