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新聞動態

黔東南州“出實招”加快推進園區高質量發展

2021年08月19日09:40 |
小字號

8月12日,筆者從黔東南州工業和信息化局獲悉,黔東南州堅持把工業園區作為推動新型工業化的主平台、主陣地,持續推動優勢資源、要素、企業、產業向園區集中。按照“一個園區、一個主導產業、一個行業領軍企業、一條完整產業鏈供應鏈”的思路,實施園區首位產業培育提升行動,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提升行動。

在首位產業謀劃上“出實招”,全面提升園區“原動力”。黔東南州著力推進工業園區首位產業加快培育發展,制定出台《黔東南州新型工業化工業園區首位產業發展三年倍增計劃實施方案(2021-2023年)》,督導各工業園區認真謀劃精選1個首位產業,明確2—3個潛力產業,提出可量化的目標和措施,突出園區核心主導產業的強力帶動作用,圍繞主導產業抓延鏈補鏈,圍繞主導產業配置資源要素。力爭到2023年,黔東南州工業園區首位產業產值佔園區總產值比重達40%以上。用好州級工業發展專項資金每年安排的2000萬元獎勵資金,激發園區活力,力爭園區平均產出強度達200萬元/畝。創新開展合作建園,通過“錯位式”發展和“飛地園區”建設模式,帶動工業產業做大做優。持續推動園區產業聚集、做大產業集群,促進園區差異化發展,打造特色園區,全力實現園區首位產業發展三年倍增目標。

在園區設施配套上“出實招”,全面提升園區“硬實力”。黔東南州加快建設標准廠房,合理確定園區標准廠房建設總體布局、規模以及有關配套設施。緊緊圍繞產業特性、行業特點、企業特征進行規劃建設,突出標准廠房建設的實用性。完善標准廠房集中區域內道路、電力、通信、給排水及污水處理等基礎配套設施,滿足入駐企業生產經營基本需要。在此基礎上,優化產業園區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專項規劃,在各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已建成投運的基礎上,持續推進園區其他相關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規劃布局建設與園區相配套的教育、衛生、交通等公共基礎設施,不斷提升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水平和承載能力。目前,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實現“七通一平”以上,其中黔東南高新區(含爐碧)、台江工業園區實現“九通一平”,累計建成道路359.79千米,供水管網429.11千米,排水管網622.15千米,污水處理設施19個(日處理能力7.125萬噸),渣場4個(庫容163萬立方米),標准廠房174.66萬平方米,園區生產、生活性配套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

在園區體制改革上“出實招”,全面提升園區“軟實力”。以“去行政化”為方向,借鑒發達地區的管理模式,盡可能減少園區的管理層級和環節,優化管理流程和運行機制,推行扁平化管理。推進園區資產經營公司組建、制定園區財政管理體制、投資風險評估機制、干部人事管理和培養制度以及制定需下放到縣市的經濟管理職能和社會管理職能等工作。按照“簡政放權、簡化辦事流程”的要求,推進園區減少審批環節,簡化審批手續,切實提高服務效率。全面落實委托授權制、項目落戶“綠色通道”制、全程代辦機制、“並聯”審批制和重大項目跟蹤督辦制等制度,切實提高服務園區企業和項目的質量和效率。積極探索社會管理改革,不斷提升公共管理服務水平。按照精干高效、配齊配強的原則,進一步暢通干部在縣市與園區、州級與園區間提拔、調入、調出通道,厚植園區干部隊伍。同時,加大園區人才引進培養,選聘懂產業規劃、懂企業管理、懂招商引資等方面的專業人才,把園區建設成為人才高地。加快完善園區目標管理考核和評價體系,逐步實現薪酬管理由“鐵工資”向“活薪酬”轉變。在制定黔東南州園區區域評估實施方案的基礎上,加快推動黔東南州工業園區工程建設項目區域評估各項工作,確保評估成果得以全面運用,便利項目落地和簡化審批流程,進一步優化園區營商環境。(王道東、黃平賢、夏運榮、鄧英志)

來源:黔東南日報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