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碳”究竟
——貴州堅持生態優先助力高質量發展

低碳轉型,綠色發展。近年來,貴州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截至202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1.51%、綠色經濟佔比42%、清潔能源比重達52.9%。
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這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發電行業成為首批被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納入的重點排放單位超過2000家,其中貴州有32家發電企業獲得碳交易“入場券”。
作為兩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貴州將一如既往地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探索新型能源發展之路,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綠色能源 清潔高效
走進盤州市民主鎮大箐山,這裡坐落著白雲河梁子風電場。遠遠望去,偌大的風葉片與湛藍的天空遙相呼應,展示出綠色發展的動人畫卷。
早在2016年,白雲河梁子風電場便已實現全部風電機組並網發展,“與相同發電量的火電相比,風電場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萬多噸,同時減少燃煤所排放的多種有害氣體。”該風電場值班長李華斌介紹。
風力發電作為實現低碳發展、高效經濟的核心技術手段之一,在促進減排方面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日前發布的《貴州省清潔高效電力產業發展報告》顯示,“十三五”以來,貴州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大幅度提升,結構持續優化。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發電廠1766個,裝機達7478萬千瓦,年均增長8.1%,化石能源佔比逐年下降,可再生能源佔比逐年上升。
“十四五”時期,貴州將大力發展基礎能源和清潔高效電力產業,扎實推進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推動基礎能源產業、電力產業優化升級,保障能源供應安全,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現代能源體系,為打造清潔美麗的世界貢獻貴州力量。
綠樹成蔭 碳匯增收
“貴州森林面積約1.62億畝,2020年全省森林蓄積量已達6億立方米以上,擁有豐富的林業碳匯能力。”貴州省外事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張漢林參加今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時表示,林業碳匯作為有效的“碳吸收”手段,對於未來實現“碳中和”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在這一點上,貴州有良好的嘗試。
今年7月20日,貴州民投集團與中國風險投資有限公司(中國風投)達成了戰略合作,雙方將在清鎮實施儲備林項目10萬畝、榕江實施儲備林項目12萬畝,不斷探索林業碳匯資源開發和國家儲備林緊密結合等產業發展模式和新型綠色投融資交易機制。
作為林業碳匯和精准扶貧有機融合的全國首創,2020年,貴州在全國創新實施單株碳匯精准扶貧項目,按照嚴格科學的計算方式,盤活百姓擁有的符合條件的林地資源,以每一棵樹吸收的二氧化碳作為產品,通過單株碳匯精准扶貧平台,面向全社會銷售。據最新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省已出售碳匯4014.93公斤,購碳金額已達1205.58萬元,帶動11287戶農戶戶均增收1067元。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貴州一直用具體的行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十四五”時期,貴州將大力推進低碳示范試點工作,強化責任性購碳約束,以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為導向,探索引入碳排放影響評價,允許碳排放企業通過購買林業碳匯實現碳減排,對社會公眾、團體以及企業的公益性購買碳匯實行免稅政策,推廣碳金融產品和服務,構建普惠金融、綠色債券、生態基金、生態保險組成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
綠色出行 低碳生活
“自5月15日正式在安順開始運營以來,2個月的時間裡,市民們通過綠色出行的方式,騎行近5萬公裡,累計節省了2711千克碳排放量。”哈啰騎行安順負責人周前湘介紹。
減少2711千克碳排放量意味著什麼?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研究,植一棵樹每年固碳4至18千克,在20年裡可吸收固定二氧化碳80至360千克。如果以一棵樹每年吸收二氧化碳18千克進行估算,這兩個月的時間裡,安順市民的綠色出行相當於種植了近151棵樹。
綠色出行,只是貴州踐行低碳生活的一個縮影。如今,貴州以“世界環境日”“貴州生態日”等為契機,大力倡導生態環境保護新理念,共同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風尚。
作為貴州省低碳社區試點建設項目,貴陽市花溪區仙人洞社區九龍花園小區是有著20多年歷史的舊小區。兩個月前,九龍花園加快推進“低碳社區”改造,在小區內安裝太陽能庭院路燈、節水器等,並增設分類垃圾桶。“今后,我們還會在小區內開展碳盤查和低碳宣傳教育活動,不斷提升轄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仙人洞社區黨支部書記代惠芳表示。(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申雲帆 實習生 唐小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