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貴州高位推動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

夏糧豐收 秋糧茁壯

2021年07月26日09:46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本報訊 (記者 陳毓釗)盛夏時節,萬物競秀。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夏糧產量數據公告,今年貴州省夏糧產量255.9萬噸,取得了面積穩定、單產提升、總產增加的好成績。

夏糧豐收,全年主動,這讓大家倍感振奮。全省各地正緊鑼密鼓抓好秋糧田間管護,為全年糧食豐收打好基礎。

當前,水稻生長正處於孕穗—拔節期,水肥管理至關重要,足水足肥才能確保水稻安全抽穗、開花、結實。同時,務必要做好病虫害防治,才能實現優質高產。

在播州區尚嵇鎮茶山村,人們把鴨苗放進稻田,實施“稻+鴨”綜合種養。鴨在稻田裡游動覓食,為水稻除草除虫施肥,刺激水稻生長﹔稻田為鴨提供棲息場所和食物。二者互相成全,不僅養出肥美的稻花鴨,還能提高水稻產量,一舉兩得。

在獨山縣上司鎮甲裡村麻甫組,農技人員利用無人機開展水稻病虫害飛防作業。“相對於傳統的人工作業,植保無人機的效率提升幾十倍。”獨山縣秋實農業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業務經理白冰告訴記者,植保無人機效率高、成本低,噴洒農藥均勻,能夠更好地殺死害虫,防治效果更佳,深受農戶青睞。

在岑鞏縣注溪鎮周坪村,村民們將“互聯網+農業”的智慧農業平台搬進田間,通過大數據收集和分析為農業生產提供第一手數據,指導農事作業安排、防災減災決策,有效提升農業生產水平。村主任劉洪雲說,“我們安裝了7個攝像頭對雜交水稻制種實驗基地進行實時監控,坐在家裡都能實時了解水稻情況。通過智慧農業平台對基地裡的天氣、土壤、光照強度、虫情、苗情進行分析,管護效果更好。”

今年以來,貴州堅決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高度重視糧食安全,高位推動全省糧食生產各項工作。創立了“黨政領導領辦示范田制度”,省、市、縣黨政領導領辦一批高產示范田,提出了示范田單產水平高於前三年平均水平20%以上的目標。各級黨委和政府逐級簽訂糧食生產目標責任書,層層傳導壓力,逐級壓實責任﹔將糧食生產目標任務逐級分解,細化到村組,落實到地塊,具體到單品。對糧食生產各項工作實行清單化管理、台賬式推進。

落實“藏糧於地”戰略。貴州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著力攻克“無平原支撐、土地破碎、耕地總量少”難題,全力加強高標准農田建設。突出“改地宜機”和“改機宜地”,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提升機械化水平。

同時,實施“藏糧於技”戰略。貴州聚焦糧食生產薄弱環節精准發力,整合全省農技推廣隊伍及高校、科研機構技術力量,成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宋寶安領銜的“貴州省優質糧油產業發展技術專家組”,對糧食生產開展全過程巡回技術指導。開展“萬民農技人員下基層”活動,圍繞關鍵地區、關鍵農時開展點對點指導服務。整合各種項目資金,在20個縣實施“糧食單產提升行動項目”,以提升示范區水稻、玉米、馬鈴薯三大糧食作物單產水平為目標,推動糧食單產提升,確保糧食面積穩定、單產提升、總產增加。

全省一盤棋,貴州立足山地特色,科學化布局糧食“產業帶”保安全。圍繞水稻、馬鈴薯、高粱、薏仁等主要糧食作物,以“黔北—黔東北—黔東南”為主構筑了水稻產業帶﹔以“黔北—黔西北—黔東北”為主構筑了薯類產業帶﹔以“黔北—黔西北—黔東北”為主構筑了高粱產業帶﹔以“黔西南—黔中—黔西北”為主構筑了特色雜糧產業帶。

產業化推進“優質稻”穩主糧。發揮茅貢大粒香、黎平香禾糯等品牌帶動優勢,圍繞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准化生產,大力推進優質稻、特色稻種植,強力推廣“綠色稻+”模式,推動優質稻產業化發展。

多元化發展“馬鈴薯”強優勢。依托全國南方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加強脫毒種薯繁育﹔發揮中國南方馬鈴薯之鄉威寧的核心優勢,強化商品薯深加工、促進全鏈條發展。

訂單化種植“高粱、薏仁”增特色。依托以茅台集團為代表的白酒企業強勁帶動和紅纓子高粱的優良品質,積極推進貴州醬香型白酒原料本土化﹔發揮全國薏仁米主產區優勢,抓住薏仁米納入軍糧儲備發展機遇,用好薏仁米價格指數定價權,通過薏仁米加工企業強力帶動,持續穩定種植居全國第一。

同時,省農業農村廳與省氣象局聯合建立常態化氣象預警機制,抽調人員合署辦公,在重點農時季節、特殊天氣時段,及時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防范氣象災害,“防災減損”保收益。

7月12日至13日,省農作物技術推廣總站組織專家到黔西南州開展水稻生產技術指導。當地水稻栽插規范,管理到位,長勢較好。7月20日至21日,省農業農村廳酒用高粱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到銅仁市開展高粱生產田間管理技術指導。要求當地抓住今年農業氣象有利高粱生產的良好條件,狠抓后期40天田間管理,確保完成目標產量……

7月24日,省農作物技術推廣總站高級農藝師曾濤給記者發來信息:我們在烏當區的試驗田水稻已經開始抽穗啦!

夏糧歸倉,秋糧茁壯,豐收在望。

(責編:李永馨(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