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普利村:花椒成熟季 椒香四溢采摘忙

又是花椒成熟季,椒香四溢采摘忙。时下,关岭自治县普利乡普利村2000余亩花椒迎来大丰收,花椒基地里一片忙碌喜庆的丰收景象。
走进位于关岭自治县普利乡普利村下普利组的花椒种植基地里,一簇簇颗粒饱满的青花椒压满了枝头,散发着阵阵椒香。30余名工人穿梭在椒林间,正忙着采摘、疏枝和搬运等工作,整个采摘现场,井然有序,一片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花椒基地工人采摘花椒。
“最近我们村里面的花椒大丰收,我们也在这个基地里来给他们采摘花椒,这段时间天天都有活干,像我们这样一天大约有90块的工钱,做满一个月也是两千多元,又可以在家照顾家人,在家门口上班感觉还是可以。”来自普利乡普利村的村民鲍吉芬说。
今年58岁的鲍吉芬坦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出务工已经不太方便,这几年普利花椒产业的发展,给她创造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既可以在家养猪喂牛,也可以挣钱补贴家用,对于就近在花椒基地务工她很是满意。
花椒采收后必须及时晾晒,不能堆放太久,以防止霉变,影响花椒品质和价格。为此,花椒基地建立了花椒加工厂,解决花椒的加工与储存问题,采摘下来的花椒可以直接运到加工厂,经过烘干、拍籽、去刺、过筛等环节后,销往各地。
“我们花椒现在正在进入紧张的采摘当中,每天都有30-40在采摘,今年虽然受到天气干旱的影响,花椒的产量没有得到提高,但是花椒的单价得到了提高,干花椒每斤提高了10元左右,今年预计产量35000斤左右,实际收入应该跟去年差不多。我感觉现在这个花椒的前景是不错的。”关岭自治县山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成说道。
普利村村民采摘花椒。
2018年,远在杭州办加工厂的杨成因父亲身体不好,返回家乡照顾,恰逢乡里正在大力发展花椒产业,他通过考察和学习,决定关掉杭州的加工厂,回乡创业。他流转村集体荒山种植了2088亩花椒。
据杨成介绍,由于受天气干旱原因的影响,花椒产量受到影响,花椒价格也跟着上涨,来关岭收购花椒的经销商也比较多。“现在我们跟外面的客商有很多合作,包括在杭州、四川、云南的,现在跟我们关岭县龙头企业椒丰公司也正在谈合作,可以说我们的花椒是不愁销路的。”
关岭自治县普利乡是滇黔桂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区域之一,2018年,普利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定了“半乡花椒半乡茶”的发展目标,在普利、马马崖等村的石山荒山上种下了花椒树,让昔日荒山石山变成了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小小花椒树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幸福树”。
花椒种植基地。
“‘下半乡’普利村和马马崖村的石漠化较为严重,特别是地处边远的石山荒山,自然条件恶劣,丢荒数十年无人问津。”普利乡党委书记龙柏臣表示,普利乡以花椒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抓手,在石山坡、荒山坡上大面积种植花椒,不仅能够重新激活丢荒的山地,在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还能有效治理石漠化,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文/图 张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保障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办实事 解民忧)
- 核心阅读 实施特岗计划,充实基层教育师资力量;推动营养改善计划提质,确保孩子们吃得放心开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更多农村学子拥有“一技之长”……近年来,贵州省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保障农村孩子上好学、能就业。 在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孩子们告别跋山涉水的上学路,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实验小学,食堂新增一道白灼大虾菜肴,深受学生们喜爱;在毕节市纳雍县中等职业学校,企业技能大师受邀讲学,课堂场场爆满……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贵州省深入调查研究,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通过充实基层教育师资力量、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进一步升级、职业教育扩容提质等措施,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保障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能就业。…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