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山坪村:小红薯孕育致富新“薯”光【3】

近年来,沿河自治县和平街道山坪村利用当地独特的土壤和气候特点,把种植红薯作为调优农业种植结构的项目之一,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薯产业,让红薯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时令催人耕种忙,不误田间好时光。农耕五月,正是移栽红薯苗的黄金时节。近日,笔者来到山坪村红薯基地看见,20余名工人正在进行红薯苗移栽,大家时而弯腰栽苗,时而起身交谈,移栽现场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当地村民田世霞一边挥锄起垄,一边笑呵呵地告诉笔者,她在这个基地上已经干了2年多,对栽种收割红薯这份活她们都很熟练,在村里干活也不累,干起来很有劲头。
“从去年起,我们就在这个基地上打工,每天100块钱,我们老百姓做起来心情也很愉悦。”田世霞说。
有着10多年红薯加工和种植经验的崔建军介绍到,他从事这个红薯粉加工产业已有15年之久,有自己专用的红薯粉深加工坊,其生产的红薯粉主要销往沿河县城和贵阳市内一些烧烤摊,同时还批发零售。前些年他因为没有自己的种植基地,所有的原材料都要靠收购而来,这样就导致了成本高,利润低。2022年,他通过多方考察学习和实地调研后,决定自己流转30亩土地建立红薯种植基地。这样不但降低了产品成本,而且还能够带动村里一些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让他们在家门口都能赚到零用钱。
“我们这些老年人不能外出打工,能在家门口挣到钱,我们都很高兴,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山坪村村民崔会光说。
“我加工红薯粉已有15年了,之前原材料都是靠在农户手中去收购,去年我流转了30亩土地种植红薯,今年我种植80亩,种植红薯周期性短,技术含量不高,容易成功。”崔建军说。
“育”出新产业,“苗”准致富路。今年,崔建军又将红薯种植面积从去年的30多亩扩种到了80亩,目前已移栽了30多亩,预计六月中旬可栽完,主要以广东苕新型品种为主,这种品种产量高,口感好,特别适合当地市场销售。今年,预计年产红薯粉10吨,纯收入可突破20万元。明年他还将扩大种植规模,带动周边村民发展红薯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让红薯产业成为该村特色品种,为发展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将联合周边南山、劳联、大坪三个村及本村村民共同来种植红薯,带动大家共同致富。”崔建军说。(图/文 罗福成)
![]() |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