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思南视窗

贵州思南:密织林下经济带 敲开群众“致富门”

2023年05月18日16:31 |
小字号

密织林下经济带,敲开群众“致富门”。杨家坳乡供图
密织林下经济带,敲开群众“致富门”。杨家坳乡供图

森林面积5.4万亩,油茶林面积1.6万亩;东南面稍低,西面偏高,土地坡度在8度至40度之间,陡坡土地资源丰富,光照好,降雨量适宜……

近年来,思南县杨家坳乡依托丰富的森林和陡坡资源,厚植油茶生态优势,密织林下“经济带”,展现绿色蝶变,让生态经济双赢。

在中城村油茶产业基地里,一棵棵小黄精嫩芽破土而出,提前唤醒了沉睡的土地。

面对产业越搞越好,村里的地不够用的困境,加上油茶生长周期长,为了弥补油茶挂果前的空档期,中城村将目光盯到本村的油茶产业基地。

“我们选择的这块油茶地,质地疏松,保水力好,油茶树下的裸露土地面积也大,适合黄精生长,后期管护也方便。去年我们在这发展种植了45亩黄精。”看着一片片黄精嫩芽,中城村支书安宇发满脸欣慰。

黄精,又名“老虎姜”“爪子参”,是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材,具有滋阴润肺、补脾健胃的功效,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杨家坳乡积极探索“油茶+黄精”套种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方式,不断调优林下经济结构,持续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在中城、桅杆坝等村油茶基地里发展种植了300余亩黄精产业,同时因黄精具有喜阴、耐寒的特性,在湿润荫蔽的环境下植株生长良好,该乡充分整合各类荫蔽荒坡和撂荒土地资源,在小丰溪、安家沟等村发展种植了200余亩黄精产业,不仅实现了一地多金,还让昔日荒坡变“宝地”。

林间有“鸡”遇,走进水口寺村安仕辉家的“林鸡”养殖基地,随着安仕辉“咕咕咕”几声,林间的鸡汹涌而至,争相啄食。

在杨家坳乡,发展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林鸡、林鹅”等林禽循环经济模式深受村民喜爱。

“我在林子旁养殖了2000多只土鸡,这些鸡都是散养在林间,在野外啄食林间害虫和杂草,能跑能飞的,发病率也很低。”傍晚,安仕辉忙着在林间捡拾土鸡蛋。

据了解,该养殖场的土鸡肉质鲜美,平均每只能卖到100元左右,年盈利达10余万元,这些土鸡住“山景房”、喝山泉水,奋力“啄”开了安仕辉的致富门。

雨后的土井村空气清新,漫步该村的脆红李基地,此时已是青果高悬,那些躲藏在绿叶下的李子,更是三五成群“犹抱琵琶半遮面”,在雨珠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动人。当下,杨家坳乡正紧锣密鼓地推进1500亩辣椒幼苗的移栽工作,在脆红李基地里,土井村副主任安朝宣正忙着移栽辣椒幼苗。

“今年,我在这片脆红李基地里面套种了30亩左右的辣椒,脆红李之间的空隙很大,根本不会影响到采光和通风,争取今年在这片林子头赚个两三万。”安朝宣高兴地介绍道。

为充分发挥土地效益,抢抓土地“空档期”,土井村每年都会动员群众在百亩脆红李基地里进行林下种植,“果树上生金、果树下产银”,林下经济逐渐成为该村促进群众增收的好路子。

“林下套种有赚头,群众生活有奔头。”依托丰富的油茶资源,杨家坳乡大力发展“林粮”“林油”等发展模式。   

通过积极探索,创新“油茶+套种”以短养长发展新模式,让村民们在油茶林下套种大豆、花生、玉米、豆类等粮油作物的方式,目前该乡已发展套种粮油作物种植面积4000余亩,广泛分布于全乡19个村,油茶林下生金,真正做到了林农合一、生态经济共赢。

从该乡林业环保站站长罗芳海口中得知,通过在油茶地里套种粮油作物,每年都能给群众带来较好的农业种植收益,其中豆类作物具有一定耐阴性和固氮性,目前效益最好,在油茶种植基地实行宽带种植,不仅使油茶得到大幅度生长,同时以耕代抚,还节约了很大的管护成本,林粮间作提前唤醒了小憩的油茶土地资源。

下一步,杨家坳乡将因地制宜,按照“宜养则养、宜种则种”的原则,充分依托辖区内丰富的森林资源、油茶资源优势和国储林项目建设,不断加大林下经济发展力度,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开发绿色富民产业,促进林山增绿、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唤醒“沉睡”土地资源,让林下“经济带”敲开群众“致富门”。(袁权)

(责编:潘佳倩、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