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卫城镇:“旱改水”新模式孕育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希望【5】
5月16日,走进清镇市卫城镇上水村“旱改水”项目基地,300余亩水田高低相映在绿色山丘之下,村委会正带领村民对水田进行注水,现场热火朝天。
据了解,上水村的“旱改水”项目计划总投资950万元,其中村集体投资80万元,占股20%,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新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公司外包”模式,由清镇市工投公司委托村委会全过程代建,党员带头带动村民参与,前后用时62天完成土地改造,孕育出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希望。该村通过“旱改水”工程对田、水、路综合治理,将建成300余亩易于耕作、旱涝保收的农业生产基地,达到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的目标。同时,300余亩水田的建成也极大地缓解了土地占补平衡的压力,为促进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作用。
项目实施过程中,该村村支“两委”通过与村民一次性签订了3年的土地流转协议,按照一年700元每亩、青苗费1800元每亩流转了40余户村民旱地共计支付村民280万元左右,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让每户村民都享有稳定的“租金”收入。
除了回报村民固定的土地流转“租金”,该村“旱改水”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在项目基地就近就业,让“薪金”鼓起群众的“钱袋子”。据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任红介绍,“旱改水”全过程管理、施工人员都是附近村民,村委会按照每人每天平均150元给予村民务工报酬,让村民获得了“看得见”的收入。
“水田投产后,我们将种植红米200亩,普通大米100亩,预计至少亩产大米400斤,年产量60余吨,按市场价折算,年产值可达近百万元,按照投资比例,其中20%的收益将注入村集体。稻谷收获后还可种植冬油菜,将再为村集体创造可观的收入。”任红说,目前我们正在开展水稻育苗80亩,一部分秧苗将通过采购进行补充。到翻田、插秧时,基地还将产生600余人次的零工需求,全年的水稻、油菜种植和管理都将为周边村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图/文 田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