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福泉视窗

福泉:创新政校企合作 开辟育才新路径

2023年05月15日10:16 |
小字号

人才是第一资源,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福泉市创新探索建立“政校企”合作模式,先后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合作,立足发展需求,定向培养人才,助力千亿级化工产业园区建设,为高质量建设强富美的新福泉提供人才支撑。

“首先想听听同学们实习的感受和心得,谈一谈车间以及岗位师傅对你们的带教方式还有哪些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近日,笔者来到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时,正好遇到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订单班的实习学生们在一起交流,大家说心得,谈感受,畅所欲言,讲述自己一年来在川恒实习的感受。

“我是在川恒罗尾塘工厂实习,现在正在接触6s精益管理,这个对于我的管理方面的能力,能够得到非常大的磨练和提升……”马乾坤是2022年从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到川恒实习的学生。来到川恒,他被安排到罗尾塘工厂开展轮岗学习。实习中,马乾坤每天都会在师傅的带领下,学习生产装置、生产工艺、安全操作、6S精益管理等工作技能。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订单班学生马乾坤说:“马上要一年的时间,不管是对这一套选矿装置,整体的工艺流程,或者说设备操作规程等等,各方面都有了一个基础性的了解,让我能够更深入地去开展一些工作,当然还有6s精益管理,目前这一个项目我们在精推,这个精益管理我认为对我自己提升非常大。”

立足需求,定向培养。在川恒,像马乾坤这样的实习生有30多名。2021年,随着福泉市“政校企”三方合作的深入,川恒公司与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了三个“订单班”。

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人力专员、订单班企业班主任廖晓玲说:“政府在我们订单班的这个培养模式上面,已经给了一定的企业津贴,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吸引点,对于企业而言,这也是解决我们人才需求的比较稳定的好政策。”

据了解,订单班的学生们来到公司实习,一年的时间内需在多个岗位进行轮岗锻炼,大家在轮岗锻炼中不仅熟悉了系统装置、工艺流程、设备操作等技能,同时对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订单班学生万宇林说:“来到川恒给我的感觉是这里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我被分配到四车间的水处理,师傅都很细心地教导我,教会了我取样、抄表、每天巡检等,即将毕业了,我也有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对就业有很大的信心。”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订单班学生马乾坤说:“我们的工作氛围是很好的,平时我们私下交流也非常不错,给了我特别多的温暖,让我现在有了想留在我们这个企业发展的想法。”

近年来,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福泉市深化“政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探索“订单班”育才方式,建立政府牵头搭桥、高校培养、企业使用的人才培育链条,为企业量身打造产业技术人才,开辟了产业人才培育新路径,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福泉市中等职业学校2022级化工机械与设备班课堂上,老师正在为学生讲授电焊的技术要点,手把手、现场为学生演示焊接操作技术。

职业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结合福泉——瓮安千亿级化工产业园区的建设,2022年,福泉市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化工机械与设备、机电应用技术2个专业4个“化工班”,共200人。2023年秋季将增设化学分析和检验两个专业,进一步畅通“政校企”三方人才交流共享渠道。

福泉市中等职业学校化工机电专业组组长刘彪说:“下一步,我们将更加深入地开展产教融合,为企业培养更多接地气、高技能的技能型人才,为福泉磷化工产业的发展贡献职教力量。”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兴则事业兴。2021年,福泉市委、市政府针对全市产业人才引进难、需求量大等问题,由政府搭建“政校企”三方合作平台。两年多来,先后与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校、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订单式”培养,累计为产业园区输送人才3000余人。同时,福泉市还出台相关政策,对进入企业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订单班”学员,由市级财政一次性给予学员1万元奖补,提升人才稳定性。

“订单式”培养、“菜单式”教学。近年来,福泉市不断创新人才培育方式,探索联合培育、精准培育、分类培育等形式,营造出“百花齐放”育人才的浓厚氛围,着力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质量,为高质量建设强富美的新福泉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福泉市人民政府网 刘金兰、赵桂琼)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推动“四好农村路”迈向高质量发展
  切实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不仅助力我国农村交通运输整体改善、面貌一新,更让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贵州遵义枫元至苟坝,一条风景大道将沿途众多旅游资源串线连片,让游人“快进慢游”;四川雅安龙苍沟熊猫翠竹长廊,公路接山川、连林田,与特色村居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黑龙江五常,混凝土水泥路铺到农民家门口、修到田间地头,一辆辆货车满载稻米送往全国各地……“五一”假期,多条全国“最美农村路”吸引游客纷纷前往“打卡”。一条条蜿蜒纵横的农村公路,串联起祖国的壮美山河,托举起百姓的幸福生活。…
畅通社区“微循环”,形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政策解读)
  一头连着社区居民,一头连着个体户、小企业,社区商业如“毛细血管”般让城市经济“微循环”越发畅通——自2021年5月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以来,2批次80个试点地区共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超1400个、服务居民3200多万人。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在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为目标,形成多业态集聚的社区商圈,既惠民生,更促消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