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荔波:借力东西部协作发展精品水果产业 

2023年05月10日15:54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当前,正值枇杷采摘季,抬眼望去,荔波县朝阳镇八烂村万亩枇杷园里挂满了“黄金果”,工人们正在枇杷园里采摘,一辆辆满载枇杷的农用三轮车穿梭在果园中的产业路上。

八烂村精品包装的枇杷。

八烂村精品包装的枇杷。

“今年种了500棵枇杷树,有把握能卖好价钱,得益于这条扶贫产业路,大大的方便了我们农户种果、收果……”朝阳镇八烂村更坡组的种植户覃建标指着穿过枇杷园林间水泥路说道。

八烂村枇杷园里工人在运输枇杷。

八烂村枇杷园里工人在运输枇杷。

石丽美每年一到枇杷采摘季都会从三都县来到朝阳做工,她一边摘枇杷,一边对笔者说:“自从枇杷熟了以后,我到这里摘枇杷,包吃包住,一天120元,每天工作6个小时,给我带来了不少收入。”

在荔波县弘信土枇杷专业合作社枇杷收发中心的大棚下,工人们正在进行枇杷的分拣、包装、搬运、装车,将这些刚刚采摘的新鲜枇杷送往云南、重庆、福建、广西等地。

岜马村果框厂工人在运送果框。

岜马村果框厂工人在运送果框。

“自从广州市白云区帮扶修建水果集散配套设施项目后,八烂村有了水果分拣场所,农户从果园里采摘回来以后,在分拣场分拣水果,既方便客商收果,也方便统一管理水果质量。”荔波县弘信土枇杷专业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陶小勇说。

“以前在家里拣果,场地太小,送货也不方便,现在来分拣场以后,这里场地大还有钢架棚,我们分拣、包装和送货都方便很多,钢架棚还可以遮阳挡雨。”朝阳镇八烂村更坡组的种植户何海亚说。

岜马村套袋厂工人在查看果袋质量。

岜马村套袋厂工人在查看果袋质量。

不仅在枇杷产业发展上助力,广州市白云区还为八烂村的雨水管道、排水沟、卫生死角、寨内步道路面硬化、文化振兴景观小品等方面开展村庄环境整治,使整个村子既整洁又漂亮。“给我们修建庭院护栏后,种了许多花花草草,一到春天家门口就开满了花,给村子增添了色彩。”朝阳镇八烂村寨省组的龙云盼说。

“有了广州市白云区帮扶八烂村修建产业路和水果分拣场以后,果园里种植管理、运输材料都省力省时很多,减少了很多人工费用,群众的生产生活、收入效益都好很多。还给村里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清理烂水沟,修建停车场,让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都提升不少。”朝阳镇八烂村总支书记、村主任覃建东表示。

工人在八烂村枇杷园里采摘枇杷。

工人在八烂村枇杷园里采摘枇杷。

据了解,八烂村枇杷种植面积为1.1万亩,平均亩产量1000公斤,平均销售价格12.5元/公斤,年产量达1.1万吨,产值1.38亿元,带动农户425户1280人。2020年以来,广州市白云区积极助力荔波朝阳镇八烂村水果产业,补齐产业生产短板,先后投入广州市协作资金380余万元,修建生产便道8.8公里、钢架棚2个共888平方米、水果分拣场所一个1760平方米,以及进行村寨内环境卫生整治。

图为八烂村枇杷园里工人在运输枇杷。

八烂村枇杷园里工人在运输枇杷。

除了八烂村,早在前期,朝阳镇岜马村也吃上了广州市白云区的帮扶红利。随着精品水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如何让产业提质增效、提高村民收入成为岜马村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村支两委经过多方考察学习,在充分了解、掌握市场需求和发展状况的前提下,决定在种植端的包装和水果的运输上做文章,2020年以来,通过积极申请得到了广州市协作资金235万元建起了果筐厂和水果纸袋套袋厂,进一步弥补精品水果延链产业的空白。

“我们县水果种植很多,这几年来,蜜柚、枇杷、沃柑等精品水果规模逐渐扩大,对果筐、果袋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成立水果纸袋套袋厂和果筐厂后,给村民提供了家门口挣钱的工作岗位,也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岜马村村支书覃文汉介绍。

朝阳镇岜马村村民何玉美表示:“因为广州市白云区的对口帮扶,我们村才有这个果筐厂。我在村里务工,一个月能拿到的基本工资3000多元,干得多还得的多呢!日子只会是越来越好过的。”

果筐厂和套袋厂的成立实现了岜马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2022年销售金额收入约70万元,实现村集体收入18万元。同年11月,兑现运营期第一年度分红资金5万元,涉及贫困户50户193人,户均800元,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对于未来,朝阳镇党委书记谢刚表示:“八烂村的产业路和水果分拣场,岜马村的套袋厂和果筐厂都给果农带来了实惠,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随着贵南高铁的开通,朝阳镇将利用区位优势,围绕产业,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抱团做大的路径,立足实际突出抓好劳务就业,打造水果深加工产业链等方式,引导群众走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促进农民增收,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能,助力荔波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图 莫珍桃、江欢)

(责编:李永馨、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推动“四好农村路”迈向高质量发展
  切实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不仅助力我国农村交通运输整体改善、面貌一新,更让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贵州遵义枫元至苟坝,一条风景大道将沿途众多旅游资源串线连片,让游人“快进慢游”;四川雅安龙苍沟熊猫翠竹长廊,公路接山川、连林田,与特色村居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黑龙江五常,混凝土水泥路铺到农民家门口、修到田间地头,一辆辆货车满载稻米送往全国各地……“五一”假期,多条全国“最美农村路”吸引游客纷纷前往“打卡”。一条条蜿蜒纵横的农村公路,串联起祖国的壮美山河,托举起百姓的幸福生活。…
畅通社区“微循环”,形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政策解读)
  一头连着社区居民,一头连着个体户、小企业,社区商业如“毛细血管”般让城市经济“微循环”越发畅通——自2021年5月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以来,2批次80个试点地区共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超1400个、服务居民3200多万人。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在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为目标,形成多业态集聚的社区商圈,既惠民生,更促消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