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本网原创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技谋发展 “三职”筑梦

李丽萍
2023年03月29日10:02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玉兰花开春意浓,“技”学满园朝气新。

走进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黔南职院”),学生们缕缕行行,奔赴下一个课堂。十年前,这里还是“一亩地招不到一个学生”的“荒凉校”,十年后,这里成为了“4A级景区里读‘双高’”的“强职高”。

黔南职院党委书记罗俊(中)与学生合影。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要增强学校的办学能力,得到社会面认可,还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心中有自信、手中有技能。”黔南职院党委书记罗俊说。从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学校内涵建设,到落实职业道德培育、职业技能习得、职业形象塑造的“三职”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并夯实技术自立自强根基,黔南职院正逐步实现“人人学习技能、社会崇尚技能”的目标。

学校被评为贵州省优质高职院校,入选贵州省高水平专业群高职院校,成为贵州省“双高”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师生在2022年贵州省职业院校师生技能比赛中获省级一等奖6项,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业教育理念的坚持下,黔南职院不断推动职业教育从“大有可为”向“大有作为”转变。

提升技能,让学生大有可为

“紧跟时代发展走,紧跟产业体系走,紧跟市场需求走,职业教育才有希望!”在罗俊看来,职业院校最大的特征是其与产业、市场的极高的黏合度,要在专业优化、课程设置、教学教法等方面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强教育教学的适应性,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确保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建筑和大数据专业从计算机科学系独立出来后,5年时间学生数量翻了十多倍;新建的烹饪专业,3年时间从1个班扩展为5个班。近年来,黔南职院压缩与产业建设无关的专业,扩充市场需求大的专业,将原本的42个专业精简为25个。“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新趋势,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发展新需求,职业教育才能迸发强劲活力。”罗俊说。

学生学习炒茶。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实践出真知,黔南职院将加强实践能力作为培养学生的着力点。

2015年,学校施行“两拉两优”机制,拉长实训课时间,优化公共基础课教学方式。“我们把语文课上成应用文写作,把英语课上成应用英语,还把结业课从论文写作改成毕业设计。”罗俊笑言。该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显著提升,在省级、全国性技能大赛、创业大赛以及英语竞赛等各类赛事中收获累累硕果。

拉长寒假、优化暑假,让学生利用较长的寒假假期到工厂进行实训实践是第二个拉优机制。学生把学校学到的东西拿到生产岗位上去验证、运用,一个月还能拿三五千元的工资,增强了劳动预期和劳动的获得感。“我们70%的学生来自农村,30%还是建档立卡户贫困户,实习几个月下来,技能增强了,过年能买些东西,来年还能自己交学费,他们很有成就感!”罗俊说。

动手能力很重要,人文情怀同样很重要。在黔南职院,罗俊接续传承了自己学生时期在贵州民族大学感受到的情感体悟,并促发形成“黔南职院一家人”的人文精神和“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工作精神。他说:“学校由过去1千多人的零零散散,变成现在1万5千多人的齐齐整整,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在黔南职院7种育人模式中,融合了传统文化、山水生态、军旅纪律、典型示范等多种要素,旨在让学生成为有志趣、有情怀、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而不做流水线上的机器人。“过去5年,我们培养了带着‘智障妈妈’上大学的王开菊和一个月打破两次游泳世界纪录的刘道敏两位校园十大感动人物,师生们都在对标学习。”罗俊表示。“教”让技能增长,“育”让情怀生长,黔南职院在学生心中播种下了美好明天的种子。

搭建平台,促学子大可作为

黔南职院毕业的学生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抢手了——这是不少企业的真实感受。

多年来,黔南职院不断深化政校企合作,在黔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导下,与广州、深圳的企业携手成立黔南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赋能服务中心,在岗位推荐、就业培训、劳务协作等方面展开合作,构建“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发挥行政、教育和市场资源的优势互补作用,为学生搭建起高质量就业平台。

搭建就业平台还不够,还要开拓就业面向。为此,黔南职院聚焦珠三角、长三角、西南地区和贵州本省构建新发展格局、产业布局调整人才需要,加大与产业园区、企业、人力资源机构联系,不断巩固就业资源、拓展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选择。

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训。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访企拓岗,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罗俊说,为了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学校定期访问企业,根据企业反馈的用人情况,相应调整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内容,进一步将课堂变成车间,课桌模拟成车床,增强技能技术人才的适应性。在黔南职院与企业合作开办的“粤菜师傅”“吉利汽车”订单培养班上,根据企业需求、由校企共制的课程让学生提前掌握实战经验,毕业便能直接上岗。

不仅要实现规范化就业、规模化就业,黔南职院还在朝着品牌化就业的方向努力。学院与500强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共建专业比例超60%,鼓励并帮助学生在大集团、大公司实现就业。“往好的企业走,学生就业好了,他自己受益,生源自然而然来了,学校也受益。我们正在努力促成这种良性循环。”罗俊笑着说。

除了育人育才外,黔南职院深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是其职责所在。为此,学校紧密对接黔南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形成覆盖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大数据信息产业等领域的5大重点专业群,对接区域发展需求。此外,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学校联合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与联合攻关,并与当地人社部门签订培训协议和政校合作协议,培训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行业都认可、地方离不开、国际可交流’是我们的目标,希望通过黔南职院的努力,未来能在社会面上真正凝聚起‘技能改变人生,技能成就梦想’的广泛共识!”说到学校未来的发展,罗俊满怀信心。

(责编:敖嘉钰(实习)、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